话说银蟾心急火燎寻找丈夫,白中玉又哪里去了?闷来雨中走走,沿溪(浣纱溪,本名若耶溪)而行,一边欣赏风景。但见:
绿树妆山黛,游凫结水流;
缥缈烟岚中,疑似到蓬莱。
未知多远,却忽然听到了悦耳的琴声。白中玉略懂音乐,为之吸引住了,不自觉驻足聆听。听罢一曲,不禁脱口赞道:“妙也。”循乐声而来的方向瞅来,竹林间有一所不大的庭院,青砖乌瓦,芳草丽花成簇成丛。未知主人为谁,抚琴者又何人。白中玉又不自觉至于门首。院门开敞着,可见里头打院门至于堂屋门,铺设有一段石板路。
白中玉立身大门口,是进去一访主人,还是不要打扰人家而转身离去,一时没有主张。却这工夫,屋内走出一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她走到院门口,向白中玉问道:“这位先生(从衣着上看,来客像似文人,故如此称呼),您是哪位?”白中玉连忙小礼,而后言道:“这位小妹,鄙人白中玉,乃外乡之人。路过诸暨,小作停留。信意散步之间,为优雅的琴声所诱,至于此间。但不知这庭院的主人为谁,抚琴者又为谁?烦请一告。”小姑娘答道:“主人是我家小姐,抚琴者也是我家小姐,姓施。”白中玉听言,“哦”了一声。
此时,听到甜美声音响起,“小娟,请客人入来。”小姑娘应了一声“是”,相请白中玉入院。白中玉不便拒绝,谢而进门。眼光扫了一扫,见这院里面十分干净,同样不乏花花草草。于左,一张圆形石桌,环而有石凳三、四。右侧则是一株高大粗壮的桂花树,并一株小些的杜鹃花树。本间的主人,也是小姑娘小娟口中的小姐,已然立身正屋之外。这位小姐生得:
嫩肌白似牛羊乳,娇容琼梨两般花;
妖娆秀媚姿色美,瑶池仙娥下凡间。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压倒红颜百万名。白中玉不禁于心暗自赞叹:“真乃绝代佳人也!”小姐开口莺莺,万福见礼。白中玉作揖而还。小姐请客人屋内坐。白中玉自认生客,连称不便。雨已停,还是就院中石桌、石凳坐的好。小姐也不强请,拭干石凳上的湿气,同客人便就石桌对坐。转头,教小娟去烧水沏茶。
小姐请教白中玉大名及身份,白中玉实言而告。小姐道:“原来您还是一位大人。”白中玉请教小姐芳名,小姐答:“妾姓施,名夷光。”白中玉一愣,“怎么,施夷光?”夷光乃古之四大美人之首——西施的名字。莫不是,眼前这位小姐的长辈慕西子,而借名?小姐见到白中玉惊讶,言道:“君切莫吃惊。也不瞒您,妾非借人之名,而实为当年之西子也。”此言一出,更令白中玉震惊,差点打石墩上跌张。莫不是自己大白天遇到鬼了?这小姐怎么便会是当年的西施呢?假如她真是西施,差不多三千年矣,不是鬼是什么?要么另有一种答案与可能,或为西施第多少次轮回转世,但也有些讲不通。难不成,她还成了仙了?
小姐见到白中玉呆愣的样子,忙加解释,但同时也见一些戚色于面。她言道:
“夫差有何恨,勾践有何恩;
愿不识范蠡,还作浣纱人。(借用古诗)
妾当年媚夫差、破吴国,君一定听说甚至清楚。自灭吴国之后,越王夫人嫉于妾或为越王收纳后宫而得宠,于是狠心将妾沉湖而死。也因此,令范蠡负忿而离越国。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越王夫人对外谣传妾为范蠡车船载去,遍游五湖而不归之事,遗下千古迷案。妾之冤魂待向越王夫人索命抱怨,但遇九天玄女相阻劝,遂罢前念。玄女娘娘以七色之花,造出躯壳,将妾之魂魄打入其中,得以复生。从此,身还苎萝山下,隐居至今。妾已修成仙道,而非鬼也。”白中玉听言,恍然大悟,“却如此也。之前,确令小可震惊,不知其然。”
这时,香茶奉上。白中玉同西施边品边聊。谈到音乐,西施道:“愿为君抚琴一曲。”教小娟捧过琴来。她边弹便唱,唱的是李太白的《咏苎萝山》诗: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色,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曲终,白中玉道:“诗仙不知美人已归故乡矣。小姐昔年舍己身,忍辱含垢,而助力越国灭吴图霸。千秋奇功,万古流芳,令人敬仰也。”西施叹道:“殊不知,世人多有不解吾志吾事,却多骂妾红颜祸水,令陷恶名三千载。”白中玉道:“但亦有人为小姐鸣抱不平,晚唐罗隐诗曰——
家国兴亡自有时,吾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道:“然举妾者实在太少了。”
白中玉估计自己坐此时已长矣,遂起身向西施告辞。西施道:“君急甚?且再听妾抚琴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