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奸佞阴谋祸廉吏 蟾姑请鞭赶佷石(2 / 2)

都察院右都御史罗荣长恨于此事,向皇王诽谤白中玉。佷石月内入朝,人力如何做得?白中玉妖人也。人力不能为,却使人办来,自招难人,更是害人。当即就有不服于此,怀有正义感(也或许同罗荣长不睦)的臣子,就殿戳穿这事而加诘责,认为当治罗荣长之罪。同时,褒奖运石有功的白知县。这令罗荣长汗流浃背,又无地自容。

宣德皇帝召见送石入京的白中玉,询问运石经过。白中玉答,乃得神仙之助。并未言明,“神仙”即自己的“舅兄”。宣德皇帝大喜,召见神仙。并请灵丹妙药,以图长寿。嗅石妖奉之丹丸。丹丸入肚,神清气爽,目明脑聪,宣德皇帝龙颜大悦。

白中玉因祸得福,因献石之功,升任知州。古朝未就之功,却成于今朝,更有神仙肯于相助,声名上好听。宣德皇帝最高兴在此,故而才会嘉勉封赐,升迁白中玉。着吏部,安排予任。不知佞臣罗荣长同吏部尚书余胜春乃为儿女亲家,秘商事宜。吏部将白中玉发到了一个极为乱糟的州——广东高州府化州,担任知州。

闲言不多述,白中玉领过官凭,先回至临潼县办理了交接。之后,长途跋涉而赴化州。这次同样简从。但相比之前的临潼上任,由于官职大了,沿途可更多得到驿站所提供的服务。

化州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当地有两股较强的左道旁门势力,一为龙化道,一位玄狐会。相对立,经常武斗,闹得官府难加平制而深感头疼与棘手。白中玉到任后的第三天,正在向本州同知黄文举询问本州的风土人情、民俗百业,有书童惠儿来报大事。这书童是黄同知昨个儿为白中玉找来的。他今日奉了白中玉的吩咐,到街上买一些应用之物,正遇有两帮子人在殴斗。所以,赶紧回头禀报。白中玉冲冲大怒。朗朗乾坤,光天化日,这些人不去做工、务业,竟敢聚众斗殴于州城,眼里还有王法没?责令差役,马上前往平息(事件),并将带头闹事者捉来州衙审讯。

捕头原璟面露难色。不用去调查,敢于如此动众者,惟龙化道与玄狐会两派力量。这种情形已经持续多少年了,对于城民(就事论事,其实之害早已延及村庄,延及化州之辖治的县、乡)、对于官府而言,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当地官府长期以来始终未敢放胆对之依法镇压平制。因为这两派人当中,尤其地位在上者,通晓法术。惹了他们,足以教官老爷们稀里糊涂不知怎么死的又在什么时候。另外,两个会道门势力庞大,徒子徒孙众多,在地方民众心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或出于信奉、敬戴,或出于忌惮、畏惧。触犯到两派,稍重点,便会招致群攻群伐,连官府也根本不放在眼里。以前(也是早年间)就曾经发生过聚众冲击官衙之事。官家故而睁一眼、闭一眼,畏首畏尾,不去多管。但只要别做陈胜、张角、黄巢、方腊等辈造大反,就得。

听捕头道明原委,白中玉怒忿更盛。官乃执法者,责任便是治理地方,以使安定。然于今,奸徒暴乱,惊扰黎民致不能安居乐业。如不加以平制,任之继续下去,势必更加助长其嚣张气焰,放开了为所欲为。同时,也显得官家无能,又如何推行法治,施信于民?百姓岂不抱怨?法律当高悬,岂任刁竖为虐下去?必须予以惩办,震慑其他妄为者。白中玉严命原捕头,务必将斗殴首犯拿来。否则,便先打他的板子,后加开除。

安民平境,是白中玉上任之后所面临与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从黄同知口中,已经知道化州长久以来所生长起的这两颗毒瘤。若不摘除,后患更大。趁早不趁晚,应狠手而切。他当然也清楚,并非说来那般容易与简单。两股势力养成、存在多年,早成气候。敢于藐视法度、藐视官府,足见一斑。平制他们,要冒巨大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危害到自己的生命。但白中玉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清楚乱苗,还民安生。时下,遇了机会,正可杀鸡儆猴。

原捕头无奈,只得带领捕快、衙役们去了。对于斗殴的两帮子人,官差们不敢用强,连喝一声拿人到案的胆量都没有。而是低三下四,好说歹说,谎称新任知州有请头者,为的是为两家调停、调解。此次两个派系挑头闹事殴斗者骄横惯了,轻官,也没加多想,被糊弄着趋赴州衙大堂。见官不跪,更加激怒了白中玉,“刁徒安敢藐视本官,藐视官威?”令刑。两派头目闻此,均高呼:“狗官,你敢动我们,可知会为你带来什么严重又恶劣的后果?”白中玉道:“不知。本官不计后果,只要对尔等严惩。”将两名头目施了一通板子,而后下狱监押。

两派恶势的首领——龙化道金威大法尊、玄狐会洪天都长老闻得,冲冲大怒,召集徒众而趋州衙要人。正是:

王法脚下踩,官府目中无;

狂徒发恶胆,哪计后果什。

白中玉如今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未知是否能够克服化解,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