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繁文缛节罢了。”
“明朝初立,人才匮乏,我想念义兄此去,定当是我朝的一大遗憾。”
“伯温兄,此言差矣。身在庙堂为臣,在军中亦为臣。”
“念义,勿怪。我只是觉得你留在朝中,比在军营中更能发挥作用。”
“伯温,谬赞了。朝中有伯温兄在,我大明可繁荣昌盛、稳固发展。”
“哎。只是孤掌难鸣,知音难寻。”刘伯温说了一句,长久地看了念义一眼。
念义向伯温见了一个礼。
“临行前,我还有两件事需要劳烦伯温兄了。”
“念义,请讲。”
“一个是我的孩子鸿远,还在才九岁,不懂事情,让现身费心了。”
“这个你大可不必担心,鸿远虽年少,但机灵乖巧,不会给我添麻烦的。倒是我有这么一个弟子,实乃我的幸运。”
“伯温兄太抬举小儿了。”
“那第二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我想让伯温兄给景濂兄带句话,告诫他务必注意言行。”
“我明白了。”刘伯温说道。念义和刘伯温之间,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只需要简单几个字,就能互相明白对方的意思。
“明月,我们该走了。”念义说道。
“爹,你就没有什么话给孩儿说嘛。”鸿远说道。
“没有呢。”念义说完后就上船了,鸿远在那儿嘟囔着嘴不说话。
“你这个爹当的。鸿远,来让娘再抱一下,不要怪你的爹爹,他啊,私底下老是念叨你,只是嘴上不说罢了。”明月说道。
“娘,我懂。”鸿远说道。
“还有就是要多听你师父的话,别给他添乱,知道吗?”
“孩儿知道了。你也给哥哥带句话,就说弟弟想他了。”说到这儿,鸿远就哭了起来。明月不想让鸿远看到她掉眼泪,就上船了。
“鸿远,好孩子,你的爹妈都是为了你好,你将来也要做像他们一样的人。”刘伯温安慰小鸿远道。
船,驶向了远方,留下一个老人和孩子的背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