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清州前往泰州的路上,无心和尚和无我(念义)两人看到外出乞讨的难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路上,他们所带的盘缠都给了官兵,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官兵收钱;馍馍则给了即将被饿死的小孩子。广袤的平原上,荒芜的土地之上,逃离饥荒的人们在死去的同胞身边走过,没有停留,因为停留太久的话,他们也即将死在这个地方。
“这里又没有天灾,为什么土地这么荒废,人们要逃离这里呢,留在这儿开垦种田多好啊。”无我(念义)说道。
“我曾经和方丈师兄来过这里,那个时候人们的日子还是能过得去的。金黄色的稻谷一片一片的。”
“那为什么成了这样呢?”
“这几年战争频繁不断,多少人背井离乡;留下来的人,也因税收太重、官府欺凌而准备逃离了。”
“原来是这样啊,那最起码得种地啊,那样保证自己能吃上饭呢。”
“种地的人,还没到成熟的时候,就被官府所收走了。每家每户都是定量的粮食,根本吃不饱肚子。还有就是官兵抓壮丁,让他们上战场,剩下的不是老弱就是瘦下,这也是农地荒废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种地,官府的税收特别重,最后下来根本不划算,所以就没人种地了。”
“官府收走粮食,还得向农民收税,还有没有王法了。农民离开了土地,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了。”
“民以食为天啊,粮食都没有了,那还图个啥啊。”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远处传来了嘶声裂肺的喊叫声:“我的孩子啊,我的孩子啊,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啊。”无心和尚和无我(念义)赶过去后发现,两个孩子已经死了,瘦骨嶙峋的样子让人心痛,无我(念义)转过了头,眼泪从眼角流了下来。无心和尚抓住两个小孩子的手,诵了一段经,安慰了一下孩子的母亲后,就和无我(念义)离开了。
死去的人如同花朵,点缀着这荒芜的土地。乞讨人群则是一阵风,风让花朵再次绽放,让人们看到他们是如何凋零的。这些花朵,比天上的太阳更加明亮,刺激着无我(念义)的眼睛,刺痛着他的心。
你们两个人站住,远处的官兵看到这两个人,走了过来。
“包袱里装的是什么?”官兵甲说。
“里面没啥东西,就两本书。”无心和尚说道。
“给我拿过来吧。”官兵乙说着,便把无心和尚身上背的包袱抢了过去。抖开了包袱,《素书》和《六祖坛经》掉在了地上,官兵乙捡起两本书,“什么东西啊,啥都没有,就两本破书。”顺手把书又扔到了地上。
“不要动我的书。”无我(念义)吼道。
“吆喝,不就两本破书吗?你吼什么吼?”官兵乙说道。
无我(念义)走过去,推开官兵乙,捡起了两本书。他的这一动作激怒了官兵,“你竟然敢推我。”官兵乙说道。
“大家上,把他给我按住,”官兵甲说道。
几个官兵一起上去,把无心和尚和无我(念义)按在了地上。官兵乙抢回那两本书,对着无我(念义)说道,“为了这两本破书,你居然和官府做对。”说话的同时把两本书扔到了地上,踩到了脚底下,蹂躏着。看到这种情况,无我(念义)再也忍不住了,挣脱了两个按压他的官兵,拿起禅杖,几下子就把几个官兵全都打倒了。远处的官兵看到后,准备用弓箭射杀他们两人,无心和尚大喊:无我,赶快跑。两人就拿好东西,开始逃跑。此时,无心和尚发现一支箭正射向无我(念义)的后背,无心和尚大喊:“无我爬到”,然后跃起了身子,挡在了飞向无我(念义)的箭矢。
“师父,师父,你怎么样了。”无我(念义)看到为自己挡住箭矢的无心和尚,喊道。
“无我(念义),赶快走吧,你一个人打不过他们。好汉不吃眼前亏,赶快感到泰州,找到你济慈师叔,那样就安全了。”说完这句话后,无心和尚就闭上了眼睛。
“师父,师父,师父,你不能死了。”无心喊道。远处的官兵赶了过来,无我(念义)拿起了禅杖,和官兵打成了一团。内心的愤怒难以抑制,无我(念义)像发了疯的狮子一样,让很多元朝官兵都不敢靠近。
“大哥,你看远处一群官兵正在围攻一个和尚呢。”徐达说道。
“那个和尚很厉害呢,那么多官兵都没有办法将他打倒呢。”汤和说道。
“徐达,你率领你部人马过去,把那个和尚救下来。”朱元璋说道。
徐达率领一部人马过去后,元朝官兵吓得都逃跑了,无我(念义)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醒来后,发现在军营内,摸摸胸口的两本书都在,松了一口气。朱元璋等人进来了,“你醒了,在下朱元璋,请问大师如何称呼?”
“法号无我(念义),多谢朱施主相救。”
“我看大师本领高强,几十个官兵都不能把你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