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论父母(1 / 4)

三元论命 山高知寒. 7019 字 2017-07-02

论父母,首先有必要说一下宗教对父母的论述。

在世界宗教文化中能够广泛影响民众思想的宗教,只有佛教、******教与基督教。儒教、道教属于地区教派。

宗教产生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人性的感悟。是人类对自然、超自然、心灵、********的认知,属于精神层面的基础设施。

政治上定位属于唯心主义。

通俗点说,就是人来到这世界上不容易,如盲龟值木,千载难逢。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自己。不但要把自己的肉身弄个房子住进去,还要给自己的灵魂,也就是精神世界找个地方装进去。因为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

宗教就好比是一处大房子,精神天堂,你可以把你的精神,也就是灵魂寄托里面。佛祖、真主、上帝分别拥有大房子,任你选择,选好了,住进去就有神保佑你。

宗教有文化垄断性,佛教、******教与基督教整合了世界上千百种思想意识,形成文化垄断格局,产生了三大宗教派系。

三大宗教分布于世界的三个方位。佛教主要集中在世界的东方地区;******教主要集中在世界的中部地区;基督教信徒最多,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国家所代表的地区。

下面先从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佛、儒、道说起。

1、佛教。佛教文化产生最早,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思想原理来源于数学中的二进制数原理。最早出现在现在的印度与尼泊尔交界地区。信徒主要分布在印度与中国、东南亚等广大地区,是世界上信奉者众多的宗教之一。

佛教产生于人类对苦难的认知,佛祖是穷人的思想宗师。认为生命来之不易,当珍惜生命,苦难是人来到世间必须经历的磨难。所以人要见佛性,知法界,定法身,悟空出,无我心。

通俗点说就是你见到佛,就知道了,觉悟了。要知道世界是有法界的,只有一个法界,就是佛祖。

定法身,佛祖有一间大房子,在西天极乐世界,你来吧,把心灵寄托过来,无论你乘大飞船(大乘佛教),还是小飞机(小乘佛教),只要来,心就定在法界之内了,佛祖保佑你。

悟空出,无我心。佛祖说,在我的法界里,感悟人生苦短,把你心中一切欲望都放下吧,把一切利益都看淡吧,无论你是穷人、富人,来到这里越穷越好,穷到赤条条才算是真正觉悟了。

因为在这里住的都是赤裸裸的灵魂,一帮穷鬼住在一起,这世界也就没有等级差别了。

佛说“法界一界”,讲法界归一,把你的灵魂交给我吧。你今此身即是法身,父母只是你的肉身佛,交出你的灵魂吧,佛将带着你去摧伏众魔,降伏欲壑,成就法身,入法界,穷乐极脱,勿报恩义。

归根结底,佛说了,父母只是给你肉身的人,你的灵魂是佛祖的,入了佛门,勿报恩义,舍身求法,入法界就超脱了。

由此可知,佛教对孝悌并没有正面的主张。因此,在佛教徒的心中,孝道并不提倡。因为你信仰彿教就必须四目望空,父母只是你的肉身佛,必须舍弃。不舍弃亲情,心怎么向佛,怎么皈依佛门呢?

这就是佛教。

但凡是教派都存在禁忌,这也是佛教的禁锢之地。

信佛不?信你就舍弃一切,皈依佛祖。

2、儒教。儒教是中国传统教派,是中国人的本士教派,影响力主要是中国。儒教产生于战国时期,发明人孔子。源泉思想来自于《易经》的阴阳论,原理是数学中的二进制数原理。全民思想是王道天下,尊王攘夷。全民义务是尊重道德,讲究次序,崇尚礼仪,遵守孝道,信守诺言。代表思想是“仁义礼智信”。

儒家学说代表权力阶层的思想,所以儒教是为当官的、为皇帝设计的思想。

儒教有关父母的描述来自于《孝经》,对孝道的要求比较具体,是世界上现有宗教中对孝道要求最具体最完善的教义。可惜被中国人抛弃了。

3、道教。道教这里不作详述。道教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教派,宗教思想是崇尚道德,遵奉天义,顺其自然。其中心教义不完善,形成后后人补充进去五味杂陈、乱七八糟的东西,以至于成为世界上最杂乱无章的思想主张。思想原理来源于数学中的二进制数原理。

道教原理中没有关于孝道的说法,道教中有关孝道的说辞是引进儒家的《孝经》。

从这一点上看中国人的孝悌之心来自于儒教,这也是中国人心理复杂、矛盾的原因。特别是黄河流域,陕、豫、鲁三省。其中以河南人心态最复杂,可以说世界上最难看懂的人心就是河南人的心。如果你见到一个河南人,你问他去哪里?明明看着他去王府井,他偏偏说他去什刹海。这就是三教九流在中原地泛滥的后果。

4、******教。******教重视知识的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