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暠虽然当了皇帝,但是他从小节俭惯了,加上敦煌城里原本也没有皇宫,他就将太守府略作修整,当做皇宫使用,帝后仍旧住在里面。刚刚登基事情多到堆起来,首先就是祭祖。李暠和宋繇两兄弟年少时候都曾发下誓愿要光宗耀祖,光大门楣,现在显然是做到了,作为李暠当然更要大规模的祭祖,告诉先人,你们的后代有人当了皇帝了。李暠在敦煌城内为他的父亲建立先王庙,并修建了修建恭德殿、靖恭堂、嘉纳堂、谦德堂。李暠还追尊祖父李弇为凉景公,父亲李昶为凉简公。这就是真正的光耀祖先了。
第二件事情是封官,对于拥立有功之臣当然要加以封赏,李暠登基后任命大臣二十一人,里面索氏就占了四分之一,其中任命索仙为左长使,张邈为右长使,宋繇为尚书郎,一时之间人才各安其位,治下一切井然有序。
第三件事情就是练兵,李暠的暗卫之前为了保护尹玉成折损了不少,他重新招募新鲜血液,一部分转到明面上,做了御林军,另外一部分继续进行地下间谍活动。而军队之前李暠的手下是少而精,现在则扩充数量,李暠告诉尹玉成,自古陇右精骑便横行天下,他要恢复那盛况。
第一次上朝议事,李暠就问群臣:“有谁听过这首歌谣?‘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讲的是什么意思?”
群臣互相看了看,索仙出列说:“这是永嘉年间长安城里的歌谣,说的是凉州没有遭遇战火,中原的百姓纷纷来这里避难。当时我们凉州应该是永嘉之乱后全中国最安全的地方。可惜这五十年来则战火不断,百姓朝不保夕。”
李暠点点头:“索长使说的不错。那我凉州那时为何如此安稳?才过了几十年就变成战乱之地了呢?”
宋繇立刻明白了兄长的意思,上前朗声说到:“回陛下的话,臣以为,这与当时前凉开国的帝王张轨是个明君有关。臣看过一些古书,书里记载张轨在凉州期间积极发展农业,统筹土地和赋税,任用真正德才兼备之士,文官武将都是良才,且注重对百姓的教化,移风易俗,当时的凉州在他治下,兵强马壮,人人安居乐业,几乎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李暠说:“不错,我在凉州也经历过数位君主,近来更加清楚的感觉到一位好的君主对于百姓来说是何等重要。我虽然不敢说能够有张轨的才能,但是我愿意励精图治,为西凉百姓打造一个太平盛世。不知诸君可愿意与我同行?”
索仙带领众臣子下跪:“陛下英明,臣等愿肝脑涂地,追随陛下。”
李暠微微一笑,这首歌谣是昨天尹玉成拿给他看的,尹玉成什么也没说,但是她的殷切目光显然已经告诉了李暠她的期待。尹玉成从小也志向高远,曾经自比班昭、蔡文姬,愿为百姓谋福祉,之前她虽然是才女也不过一介平民,现在郭瑀对于她皇后命的预言实现了,她登上了后位,发挥才干和抱负的时机已经成熟了。现在想来,尹文对于嫁给李暠的好处的那段话简直是太实在,也太客观了。
李暠开始了他励精图治的一系列措施,他选拔官员的时候亲力亲为,一一过目和交谈,发现优秀者大多曾经就读过凌云书院,凌云书院已经关了有十年了,李暠不由得感慨,索仙当年这一举动,结果受益的人却是李暠。当然根本上受益的人却是广大百姓。
李暠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建立的是以敦煌汉人望族为核心的政权,当然要推广儒家的思想和学问,李暠登基后不久就在敦煌设立官学,免收学费,招收五百名学生,由索仙、宋繇来担任授课老师。偶尔李暠和尹玉成也去客串一下。不管到什么时候人们都愿意尊重有学问的人,而这有学问的人又有权势,长得又好看,那就是偶像级别的学霸了。帝后两人都是极具才学之人,对于广大学子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在李暠的大力推动和带动下,西凉国境内读书的风气极好,让其他几个皇帝都自叹弗如。敦煌迅速的发展成为河西的文化中心。
而要说李暠当了皇帝之后,西凉最尊贵的女人是谁?秃发雪坚持认为是自己,因为她的兄长是南凉皇帝,她的丈夫是兄长是西凉皇帝,她简直就是整个河西最有地位的女人好不好?很快,就变成了她的弟弟是南凉皇帝,因为秃发乌孤酒后骑马,坠马而死,他的弟弟利鹿孤继位。消息传到敦煌,秃发雪大哭不已,但是却无法赶回去参加葬礼,因为她已经怀孕5个月了,比尹玉成还早一个月。
宋繇想到还叫做陈征的时候那个人惊人的酒量,他也会喝醉?还有他那出神入化的马术,他也会坠马?宋繇心里有着深深的怀疑,但是他怕秃发雪多想,就没有告诉她。利鹿孤当上皇帝之后,南凉的主要进攻目标是后凉,因此与北凉结盟,而且和沮渠蒙逊走的很近。在这些将军里还有谁比蒙逊更懂马吗?自然没有。宋繇对于利鹿孤和沮渠蒙逊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更大的疑惑,却又没有证据。
秃发雪怀的是二胎,她和宋繇的长子宋让已经7岁,比李谭小一些。秃发雪身体比汉人女子好的多,怀孕也没什么反应。而尹玉成已经快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