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如此多收获,明白修仙之道确实强于武学之道后,吴信的心态再次改变,还是要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修仙。
但他也发现,研究武学的根本,对于虚魄的凝聚颇有成效,上次来藏书阁所读多是一些故事传说,虽然他花了不少精力去理解去深想,但对于自身虚魄的凝聚,效果并不明显。
而这次前来,思考出不少关于武学和修仙一道的理论知识,让他的智魄凝聚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其次是力魄与和魄。
智魄代表智慧,或许就是不断地求知,不断地思考才能够顺利凝聚而出。
力魄代表力量,身体的力量,内力,仙力,这都是力量。而力魄又是虚魄,更重于领悟,不像实魄那般实打实,求索力量的本质,即使只是一丝皮毛被掌握,也是大有推动。
和魄代表平衡,世间万事万物,其中都蕴藏着平衡,去参悟平衡,理解平衡,就是凝聚和魄之道。
武学之道核心在于内力,内力的层次要比仙力低上一筹,但也是一种力量。
研究内力,确实有利于一些虚魄的凝聚,力量中蕴含的哲思,总是深刻的。
吴信觉得很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武学之道,他便停留在这一区域,不停地浏览精研一本本武学书籍。
渐渐地,他从各种招式发力中寻觅出肉体之力的一丝规律,从一些疗伤功法中看到了人体的骨骼、穴位、经脉、肌肉。
医武不分家,他又找到一些医术来读。
就在他忘却时间地研读中,带来的食物和饮水都告罄,不过现在有了拥有精铜藏书令的禹洛,禹洛和钱旺不时轮流来到藏书阁,让他们送来补给,吴信是不必再回到外门区去了,可以全心宅在藏书阁。
而钱旺与禹洛两人,也成了吴信的小白鼠,他总结出各种理论,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同时就让钱旺和禹洛两人去按照他的理论实践,然后向他反馈。
于是半年之后,从未离开过藏书阁的吴信一头的短发宅成了长发,成功凝聚出七虚魄之中的智魄的他,双眸不时似有灵光闪过。
钱旺和禹洛两人却练出了一身不俗的内力,正按照吴信的理论努力以丹田中的内力冲击打通虚丹田。
按照吴信的猜测,不论是仙道中的虚魄,还是武道突破后天达致先天后所谓打通任督二脉。其实都与虚体密切相关。
四肢头身,能所见所感的身体,便是实体,但实体只是身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可称为虚体,虚体在现实中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依附实体而存在着。
凝聚出的虚魄,就在虚体之中,而一些武道强者所言的广阔丹田空间,也不是实体腹下那方寸之间,而是虚体的丹田。
仙道在合一境时,可以对应的虚实七魄之间存在的玄妙关联感应来感知虚体,而武道却不必要等到那么后期才能感应到虚体。
只需积蓄足够内力,精炼内力,只要内力足够精纯,量足够大,便可打通丹田与虚丹田的联系。
便能以虚丹田贮存海量内力。
这都是吴信半年多以来的成果,他从无数武学典籍中追寻本质,总结真相,略去错觉与繁余,开辟出简单明了,但难度极大的新武学之路。
而他做这一切,只为了自己能更好更快地修仙。
他明白告知钱旺和禹洛,武学比不上仙道,下过多精力不划算,但钱旺和禹洛不像他,二人虽然也算修仙之心坚定,但只会按部就班修仙,限于资质和资源,并不是投入更多精力就能有什么明显提高的。
二人对于吴信教授的新武道很感兴趣,修仙界主流价值观,讲究的就是战力,既然修仙一道急不来,那么兼修武学提高战力,这很好啊!
反正他们是理解不了吴信的思想的。
吴信所想,是他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他的实体已经不能用资质有限来形容了,简直资质差到极点。
他又没有灵石,正常去修炼实魄一道,猴年马月都不知道能不能凝聚出实魄。
于是他想,可否用虚体来辅助实体修炼实魄一道呢?
实魄一道关键在于吸纳天地间的仙气蕴养实体内的器官,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对于仙气的吸纳效率。
所谓资质,就表现在仙气穿过皮肤被血液运输到器官,再以意志促使器官将仙气从血液中提取截留这整个过程中的顺利程度,难易程度。
资质极佳之人,整个过程就像行云流水,资质不行的,就是处处受阻。
那么可否借助于虚体,将仙气直接略过中间步骤,直接送达器官内呢?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吴信觉得。
……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
一年的时间对于有些人来说很长,可对于三个少年来说,这一年比以往的哪一年都来得短,仿佛只是眼一闭,再一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