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教头最终捡回了一条命。
当他倒在地上,看着狼烟升起,心中无比悲怆之时。巨兽们却不知何时静悄悄地退去了。
狼烟起,就是发现人迹。后方的武士欣喜地纷纷燃起烽火,开始集结进军。大后方的武士也火速开启行程,回天朝报讯。
军中倒也有信报说,前方曾遭遇猛兽,身形巨大,长嘴长尾,擅生吞活人。但显然,武士们并没有觉得这是什么要紧事,毕竟行军打仗,难免遇上些猛兽,只要几个人结伴,将猛兽吓退,倒也能相安无事。
首批集结的武士,不过仅仅9人,赶到事发地是在一日之后。他们只见武教头一人,孤零零趴在早已熄灭的烽火台旁,其余人一概不知去向。
“教头!教头!”
众武士匆忙将武教头扶起,掏出水袋喂了他几口水,又送上干粮。
武教头依然全身麻痹,尤其是被巨兽之尾刺中的背部,愈发疼痛。他来不及多想,匆忙号令向南撤兵。
在路上,武教头讲述了当时的情况,他怀疑巨兽拥有堪比人类的智慧,肯定会再度袭击。600武士一个晚上就被祸害得至今不知身死何处,剩下300余人还能做甚?
武教头命众人务必疾行,切莫让更多弟兄身入险境。
一群人向南,一群人奔北,4日后,近300人的队伍重新集结,试图退回北山山阴,形成守势,等待天朝之命。
300人的队伍步履匆匆。武教头依然无法动弹,忍耐着剧痛,由武士轮番背着前行。武教头对自己的伤势无法明断,但也能料到先遣大军如果就此溃败,激怒了天朝上皇,他这颗脑袋也保不住。
不过牺牲自己一人,但保住这一帮兄弟,值了。武教头抬眼望了望,已经能远远望到绵延的北山了,再走半日,应该就抵达北山山阴,希望到时候就安全了。
就在此时,前方不远处的一片沼泽上,泥沼翻滚如同水沸,一只只巨兽钻出水面,疾速向着军队冲刺而来。大概10来头巨兽领头奔袭,其余巨兽仍不断地跃出沼泽,具体数量无法预知。
这坚定的速度,如同早已谋划好的埋伏。
“持戟!排阵!迎敌!”武教头心底一凉,依然命全员武士提起士气,拼死一战。
“战!”众武士齐声大呵,纷纷握紧长戟,站成一条横列,长戟指向奔来的巨兽,面庞全无惧色。
那一战,史称“山阴劫”,300余武士几乎全军覆没,仅剩3人逃出巨兽侵袭,其中2人身中异毒,肢体麻痹,勉强行至北山山阴就再也无法行走。1人侥幸偷生,守在山阴等待天朝的军队。
“山阴劫”后3年,天朝不断派兵征战北山,相比其他战场上的大捷,北山战事却悉数溃败。
但也并非全无收获,随着战事愈演愈烈,武士们发现,北山山阴有一条清泉,饮此泉水,或用泉水擦拭伤口,便能解去巨兽之毒。半日后,身体自动消除麻痹之感。
沿泉水行迹入北山,在北山一处高岭,寻得一口泉眼,武士们利用工事扩宽泉眼,拓出一口天池,名为“洗池”,将大本营驻扎在洗池之滨,作为武士们休憩、疗伤之所。
武士们也观察到,巨兽皮糙肉厚,鳞片坚硬,擅奔袭,擅吞噬,但也不是全无弱点。此种巨兽平时隐居在沼泽底部,视力极差,但仍然能感知人类的走向,依靠的是一种小型飞鸟。
此鸟通体雪白,两足细长,鸟喙尖锐如针,擅飞,展翅盘旋。此鸟生活在沼泽一带,平日捕捉泽中鱼虾昆虫,巨兽出现时,它们会成群结队随着巨兽的行踪迁徙。
巨兽吞食人类后,会退回沼泽,缓慢吐出尸体,进行反刍。此时,白鸟也围拢上前,用针一般的喙,琢食巨兽齿缝中残留的肉渣。两兽相安无事,仿佛心意相通。
而当此白鸟翱翔天际,它们仿佛就成了巨兽的视野,为巨兽提供猎物的所在之地。军中已有明令:凡遇此鸟,立即全员警戒。如能赶走飞鸟,则能延缓巨兽的行动。
但要杀死巨兽,还是没那么容易,巨兽周身披鳞,不惧长戟突刺,唯有后颈有一块致命软穴,刺入即可瞬间毙命。但这穴位也被鳞甲包裹得严严实实。
为此,天朝军机部冶炼了一种新兵刃——长钩。
猎杀巨兽,需2人成一小队。一人持长钩,一人持长戟,双人配合,专攻巨兽后颈,才能偶有所获。
但巨兽行踪诡异,尤其喜欢在破晓之际长途奔走发动突袭,而且数量尚且是个未知数。这么打下去,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将巨兽赶尽杀绝,收北山以北为天朝王土。
三年征战北山而不胜,日渐消瘦的天朝老上皇一筹莫展。
这几日,皇宫中的练士卜了一道不详之卦,可能预示自己时日无多。北山这传言中的十万里沃土,怕是要交予子嗣们继续征伐了。王国的继承,他并不担心,自然早已做好了周全安排,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