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部临时驻地附近一座二层小洋楼的院内,魏少臣热情地招呼着三人,还打来饭菜给大家吃。叶子茂、沈志杰见并非想象中的戒备森严和紧张神秘,工作人员也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注意他们,也就不由放松下来。
魏少臣一边给三人分发筷子,一边开玩笑道:“我们这里算是个外勤部门,吃饭没有一个准时间,所以你们也就别太讲究了,凉了热了的随便吃些吧。”
叶子茂在随后的聊天中,才了解到魏少臣所说的“外勤部门”的工作性质。
由于红军最初的电台只能用于接收信号,因此主要工作是监听敌方的电台信号,而当时***的围剿部队完全没有保密意识,当然也没有想到红军已经拥有了电台,所以使用的都是明码明电,这就让红军及时了解到敌方的动态与部署,并作出相应的安排与对策。
由此,红军在建立起自己的电台网络之初,就非常乃至异常重视密码通讯的安全性,其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必须频繁地对密码进行变更。如此一来,也就增加了各部队电台密码翻译人员的工作难度,包括有线电话通讯时的密语使用与翻译。
因此,在必要及必须的情况下,魏少臣所在的部门就会派人到相关部队直接参与通讯工作,以增强后方命令与前线情况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这也是作为主力部队指挥员的赵广达,与魏少臣非常熟悉的原因。
面对饭菜,叶子茂嘴上客气道:“已经很不错了。”他的心里则稍微盘算了一下,便装起了可怜,“你也知道,我和沈党代表目前带的是收容队,能有口饭吃就烧高香了。是不是,党代表?”他故意用了在北伐军时期的称呼,而且引导着沈志杰发话。
“没有那么严重。”沈志杰含糊地摆手道。
叶子茂则是一脸认真的样子,说:“怎么会不严重,那些伤病员康复这么难,除了连日行军造成的疲劳外,其实有很大的程度是因为营养不良。”
他说的是实情,沈志杰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不由得叹了口气,手中的筷子随之就有放下的趋势。
魏少臣见状,连忙劝道:“党代表,你吃你吃吧。不行的话,待会儿我多打几份饭菜,你们走的时候带上。”
赵广达瞪了叶子茂一眼,埋怨道:“你说这些没用的干什么,哭穷的话去找供给部,你给少臣说,他也解决不了啊。”
叶子茂又转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说:“其实,就算是少臣当下给解决了,如果还是像这样没完没有了地行军打仗,那也只能解决了一时,解决不了一世呀。”
沈志杰则认真地批评道:“子茂,你不能有这种悲观情绪啊,这不马上就要建立川黔边根据地了吗。”
叶子茂不以为然道:“当初从瑞金出发时,还说去湘西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呢,这不又到了这里,谁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
赵广达端起饭碗,骂道:“行了行了,少说废话,赶紧吃饭!”
魏少臣推了推酒瓶底般的眼镜,劝解道:“放心吧,红军除了湘西的红二军团,不是还有在川陕边的红四方面军吗,咱们目前在川黔边,中间只隔着半个四川省,既可以南北呼应,必要时还能汇合在一起。”
有时候,人太关注具体事务就会局限了视线,此时的叶子茂便属于这种情况。
其实,红四方面军在***军队的围剿下,不得不于1932年9月放弃鄂豫皖根据地,经过长途跋涉后(第一支进行长征的红军),于1933年1月又创建起川陕根据地,据此时已经整整两年了。
魏少臣继续说道:“再说了,先行出发的红六军团,已经于两个半月前(1934年10月24日)与红二军团在贵州印江会师,并于一个多月前(11月26日)宣布成立湘鄂川黔边临时省委及军区,开始着手扩建根据地,而且距咱们这里只隔着半个贵州省。也就是说,红军的三大主力已经形成遥相呼应的局面,如果乘势会合的话,你还怕没饭吃?你的那些伤病员还不高兴地跳起来?”
在瑞金时,叶子茂曾通过《红星报》看过针对红四方面军的报道,也曾在各种会议及庆祝活动中了解到相关情况。不过,对于红二、六军团已经会合的事情并不清楚。
也难怪,对于在总部机关工作的魏少臣来说,这种消息已经耳渲目染到了习以为常的程度,加之又是鼓舞人心的事情,所以就顺嘴说了出来。
可是,对于身处基层有时连命令都不能及时接到的叶子茂而言,就有了眼界一下子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虽然对魏少臣的过于乐观不敢苟同,也清楚对方的话中有一定程度是在安慰自己,尤其是在安慰受其尊敬的沈志杰,但毕竟预期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不仅脸上,连内心也轻松了许多。
“好,不想那么多了,况且也不是咱们该考虑的事情,只要听从指挥就行了。开饭开饭,咱们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