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尽可能地提前除掉所有、有可能会引发****的人、事、物。
杀信使,为防备搠思监将他诈降当真,宣示给等人。
杀关夫人,则为断某些人的念想。反正他已经表过态,关夫人也送走了,正如他所说的,道路不靖,散兵溃勇处处尽是,做得漂亮些,估计不会有人怀疑。
是夜,总管府饮酒夜半。
次日一早,李荣升堂议事。
议事的所在,他没选择平章府,便在总管府中。李荣心思缜密,当此敏感的时刻,尤其需要注重细节,不能叫别人抓着半点把柄。再一个,他既然请了沙柳二来辽阳主事,即便做戏,也要做到十分。是以,宫中、平章府都封了门,虚席以待。
大宋辽阳行省的衙门大部分都在辽阳。
元制,行省的丞相、平章政事称宰相,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称执政官,合成宰执。宰执的权力很大,兼领军民,时人称“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以宰执为中心的行政机构又被称为“外廷”,宰执也被视为“外宰相”。
故此,行省的直属机构很多。
宰执之下,有左右司为其幕属,处理行省的文书案牍、日常政务,并协赞行省大政方针的制定。朱升,便是左右司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首领官。首领官之下,设有吏员,处理日常事物,与上都总管府吏员的设置相仿,人数极多。
左右司幕府之外,又有检校所、照磨所、架阁库、理问所、都镇抚司等。
检校所主治文书,有误者正之,谬者绳,过者抑之,稽滞者董之,颠倒错乱厘而治之,等等的责任,简而言之,它就是行中书省的御史台。官位品级上也相仿,宪台监察御史为正七品,行省检校为从七品,刚好差了一层。
照磨所管钱谷出纳,营缮料例。架阁库掌省府的籍账案牍,档案之类。理问所为行省的审判机构,职责在理刑狱,它的官员品佚很高,比左右司的最高长官还要高。左右司官轶最高的郎中,从五品;理问所的理问官则轶正四品。
都镇抚司,本归行省枢密院,后来行枢密院罢,都镇抚司保留,移归行省下属。其职责“统摄军政,发号示令”,统领行省内各万户府之兵。都镇抚司官员的任命由枢密院负责,不关中书省事儿。
按道理讲,兵荒马乱的,它应该是最有实权的一个机构。事实恰好相反。辽阳行省各个机构俱全,各负其责;唯独都镇抚司,连个空架子也没有。小明王倒是想派官儿来,隔着千山万水,根本就来不了。
来了也没人听。关铎可以放权民政,军政这一块儿,他怎么可能放手。
诸府司官吏加在一起,数百人。关铎为了笼络辽阳土著的民心,大肆派官,九品以上有官职的,也将近一二百个。这些人中,除了少数死忠分子,大部分投降。连带军中将校,两百出头,总管府议事堂不大,站都站不下。
院子里,人挨着人,头碰着头,摩肩接踵,密密麻麻站满了。
李荣好有耐心,方敬亭……等相陪,一个个见面。不分尊卑,不论高下,许多人他早就听闻过,到底他曾为关铎的部属。他和颜悦色、谈笑风生,官职低的给他行礼,他扶起来;官职高点的给他行礼,名望高的老者,他与之对拜,或者还以一揖。
总而言之,他一点架子没有。慢慢地,消除了众人的紧张与不安。
“我知道诸位在想甚么,也知道诸位在怕甚么。岭北什么地方?实则蛮夷之地。李荣什么人?一个大老粗,小卒出身的家伙,从山高皇帝远的蛮夷之地而来,……会不会大开杀戒?”
李荣不进堂中,转到堂前台阶,含笑望着众人,如此说道。
良玉笑,道:“将军言重。
。
此时听李荣如此一说,他双腿发软。
“言重了?哈哈,良玉说的不对。”
“我李荣,虽然是个粗人,但是忠义二字牢记心头。关平章交通鞑子,是为不忠;无罪杀柳大清,是为不义。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天理难容!我提兵来此,非为私欲,上为主公,下为百姓。”
“将军忠义,天地可鉴。”
“关平章没在乱中,说实话,我很悲痛。我大宋在辽东能有今天的局面,关平章功不可没!奈何他一时走差。人死如灯灭,功名罪过歇。君子扬人之善,我会上书主公,为他争取死后哀荣。”
“将军仁义,关铎之幸。”
“仁义不敢当,是非自在人心。我有一句话,讲给诸位听。”
众人拜倒:“卑职恭听。”
“关平章的错,是他的错。我心中有数,与众位无关。马将军、李将军、方大人、良大人,各位与我有患难之情。你们的难处,我非常清楚;你们对主公的忠诚,我也非常了解。关平章之事,我写好了奏章,不日呈给主公。主公诏书下来前,暂时任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