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非战之罪(1 / 2)

嘉子名奕 那时清风 2580 字 2017-06-15

“子龙叔叔,父亲,赵姑娘,郭奕来迟了,还望海涵。”郭奕推开门,向座上三人行礼道。此时的赵雨已换成了女子打扮,实在是清新可人,但郭奕却一改先前的激动,目不斜视。

“奕儿,你来的正好,快把你母亲,刘伯和莲儿还有徐虎叫来一起用膳。”郭嘉吩咐道“赵兄,切勿疑惑,门第之见在这里从不会有,在赵兄之前,我们也是一起用膳的。望赵兄谅解。”

“久闻奉孝是郭躬之后,自令曾祖以来执掌军律,家风极严,为何奉孝不恪守祖训,反而要反其道而行之呢?”赵云不解道。

“子龙兄可知乱世与治世人心所向?”郭嘉看着赵云说。

赵云正要说话,郭奕与他的母亲一干人等推门入内。纷纷与赵云见礼。

“月儿,入座吧。”说着郭嘉把妻子安置在自己旁边坐下。

“请赐教。”赵云也不做辩解,向郭嘉请教到。

“治世之时,民一心,主抗外族;乱世之时,民心向贤仁。”郭嘉这般说道“正与这礼之一字一般,礼,乃是与人交往之本,子龙可见我与你交谈可有疏忽?而人与人之间,本无差别,不觉有多少等级之差。”郭嘉见赵云皱眉继续说道。

“儒家曾说,民贵君轻,可在这几百年的延续,并没有丝毫体现,追根溯源来说,还是武帝时期董仲舒做的祸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只不过是他用来谄媚武帝的手段罢了。”

“这先秦时期的儒法在这里,就有了本质性的改变,就有了天人合一,就有了人生来便是有等级的,皇帝一定是神授予的,是上天之子。”

郭嘉正要继续说下去,赵云打断了他:“奉孝这等言论…还……”

“子龙不必多言,我当子龙是兄弟,才敢如此坦诚相告,我信的过子龙。”郭嘉摆摆手继续说:“但在我看来,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所谓真龙天子,都是一胎所生,必须母亲怀胎十月方可降世,有些所谓贱民虽然地位不及高官爵位的人,可实际上,他们比那些肉食者强的太多,所以又哪来的什么贵贱之分?”

“奉孝此言,实乃至理,奉孝竟如此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赵云远不能及。”赵云跪坐着,对他长行一礼。

“子龙严重了,这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本就是我辈应做之事。郭某虽有远志,但一直苦于施展,郭某不愿仕于那无能匹夫之处,也无志同道合之士,更加无法得志。”

郭奕在旁边听着,突然发现自己的父亲真的是影帝实力派,比刘备也不遑多让,怪不得能看穿刘备的伎俩呢,明明是自己不喜拘束居然都能把赵云拐到天下苍生上。

但不得不说,父亲的这段演讲还是有很大的感染力……毕竟好像很多人包括对面自己所认识的付雨,也满满崇拜着的样子看着父亲。

这应该有两个原因吧:第一,父亲颜值高。第二,他这实力加偶像派演技自己也怕。

一时间觥筹交错,耳语不断,按理来说主事者虽仅两名,可其他人也是这里的一份子。宴时也谈到了郭奕和赵雨的问题。

却被郭奕浅浅带过,只说赵雨很像自己以前见过的人,然后希望与之多加交流,随后不了了之,只当玩笑罢了。

……

兖州城外。

“主公,荀彧来迟了,主公莫急,此局我已有对策。”外面进来一风尘仆仆,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的男子,正是荀彧荀文若。

“哦,文若有何良策?”曹操淡淡的笑了笑,虽早已有应对之策的他,却也想看看这被评为王佐之才的荀令君是如何想的。

“主公,我在路上打听到,这青州黄巾对主公并无恶感,有人甚至想要投靠主公。现在青州阵营里分成了两派,他们意见相左。一派支持投靠主公,另一派则反对主公。”荀彧咳嗽了几声,路途上的颠簸显然给他带来了诸多不适。

“给您”现在旁边的戏志才将茶水递送给了荀彧。

“谢谢兄台。”荀彧不管茶水烫与否继续说到:“而依荀彧看来,这无非就是利益的争斗罢了,营中不乏也有忠义之士,请主公让我出使青州黄巾吧。荀彧定不辱使命,劝降这三十万黄巾军,作为主公将来进军天下之根本!”

“文若此言亦深得我心,先前志才也向我告知这一良策,想让做文若出使黄巾,劝降他们。”曹操左手缕了缕下颚的胡须,笑着说道。

“哦,这位大人,可就是主公口中的戏志才?”荀彧不得不高看了他几眼,他虽相貌平平,也带着一副病鬼的样子,可是眼睛却尤为有神,有着与自身不一样的光芒。

“不敢,某确是戏志才,吾只是有亲人在黄巾营中,得到消息,特来献计,哪里比得过文若你管中窥豹,见微知著的本领。”

“二位,就别互相夸了,文若打算何时去黄巾军营?”曹操大笑,随即对荀彧说。

“现在便去”荀彧拱手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