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这院落还没我年级大呢(2 / 2)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杨浩还想上来追问,却挨了陈焉知一拳:“行了。时候还早,咱们先不忙回去了,先去布坊看看。”

......

银河布坊,坐落在成丶都城南。成丶都城呈龟形,本来四方城区应该是差不多大的,但是由于太守府和益王府等一系列官宅稍稍靠近“龟首”,使得南城区划分相比更大了些。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将南城划成坊区,逐一分配给各个作坊、工坊。

银河布坊倒还不算大,只占了十多亩地,分成三进院子。相比不远处几十亩地的侯记布坊,真是小巫见大巫。

虽说是布坊,但这时代的布坊相比现代的工厂,更像是一个“分销加工厂”。银河布坊旗下有众多“承包户”,坐落在成丶都城里城外诸多地方。“承包户”中,男人种桑田,女人就织桑麻。等织满一匹,就由银河布坊“收购”,然后在拿到坊里,或织补,或剪裁,然后染制、晾晒,除蛀。再之后才算做成成品,拿到衣料铺销售。

......

从杜府所在的城北走到银河布坊的城南,陈焉知和杨浩还是很走了一会儿。没有通知任何人,他们本打算就这么悄悄地“溜”进银河布坊。

却没想刚“溜”进去,就被三管事逮了个正着——进门后的第一个大院是众女工们进行织补的工作间,三管事正好在这里训斥女工。几个小娘子,本是垂着头,落着泪,听候着三管事数落,却突然间“噗嗤”笑出来。

三管事愣住:这些人,简直...简直是要造反!竟然如此不给我三管事面子?开了,全都给我开革了!三管事狠狠抬起手,还没开口,却发现女工们的眼神压根都不在自己身上,他顺着女工眼神方向望去——

“少东家?你怎么来了。”瞧到了站在不远处的陈焉知,再顾不上女工,三管事小跑着迎过去:“少东家,你说,你来之前也不打声招呼,好让我带着工人们准备准备...”

“行了,三管事。”陈焉知拍拍他的胳臂:“又不是什么官老爷见驾。用不着搞这些虚的。”

远处那几个小娘子,先不久还在抹眼泪,这会儿又偷偷看着新来的少东家嘀咕、嬉笑,陈焉知也好脾气,挥挥手招走了那几个小娘子,话头再回到三管事这儿:“我这也是第一来咱们布坊,你带我先逛逛,给我介绍介绍吧。”

“欸,少东家,咱们先这边走。”三管事看样子不是第一次和别人介绍布坊,熟门熟络地变成引路人:“少东家,你看,咱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大院,在坊里就称作‘一坊’。是女工人们织补,裁剪,或者做成衣等的地方,一般等下面的农户送来了布匹,就得先拿到这里来处理。

所以现在咱们一坊都是女工,基本上全是西城区那些破落住户家里手脚还算利落的妇人,再有少部分咱们男工家里头愿意出来做活儿的妇人,由于都是妇人,时间也都拿不准儿,所以这一坊的工人们就全是按日结算工钱。而这一坊人又是最多,多的时候能达到上百人,这就让老冯那里有得忙了,嘿嘿。”

老冯就是二管事,主管银河布坊的所有账房、财务、收支。本名冯逸轩。本是书香传家,可是却屡第不中后,再之后也无颜去见家人,最后做了银河布坊二管事。

“二管事是在哪而忙着呢?”提到二管事,陈焉知顺势问道。

“老冯窝库房那儿呢,也就是三坊,咱们最后逛到那里去,少东家,先跟我走这里。”三管事看着陈焉知想要乱走,赶紧把他拉往另一条路上:“少东家,你跟着我走,咱们就能不走重道儿的逛完整个布坊,少走冤枉路。”

“欸...”陈焉知尴尬地转回方向:“三管事,您对这儿还真熟嘿。”

“那是当然,这院落建了多久,我就来了多久,你说我熟不熟。”三管事颇为自豪地撇撇嘴,又继续为陈焉知介绍到:“少东家,咱们现在来的这就是二坊,二坊主要就是做染制、晾晒、除蛀,也充当小半个临时库房...”

“怎么好些架子都是空的?有什么说法么?”陈焉知随意一眼看去,整个二坊的院子里摆满了碗口粗竹架子,上面挂着未晒好的布料。昨日陈焉知有吩咐过,所以这上面晾晒的都是灰色、白色的布料。

“这...没什么说法...按理来说,这些架子都是可以晾满的,只不过...”三管事小心翼翼地看一眼陈焉知“只不过二管事吩咐,只能晾这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