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的比试就是战场,是两个人的小型战场。虽然两人都没有要伤害对方,但陆九空想要好好的表现一下,让柳如雁对他有个好印象。而柳如雁则是想以最快的速度击败对手,以挫挫他的锐气;杀杀他的威风。
在战场上不能光拼拳头,战术安排有时候更重要。
比如柳如雁,她就很好的运用了陆九空对未知的恐惧与不安。
她会不会在我没防备的时候突然放暗器?这是陆九空想的第一个问题。她手里到底有没有暗器?这是他想的另一个问题。
“她到底有没有在手指间夹着钢针呢?”
“刚才我一直跟在她后面看,她的手放在前面有什么小动作我也看不清……”
有什么是可以战胜恐惧的?是欲望;是挺而走险;是心存侥幸;是高估自己;是低估别人;是祈求无事。
帮助陆九空战胜恐惧的是一个叫做好奇的心态,对柳如雁的好奇;对她武功的好奇;对她手中是否有暗器好奇;对她会不会发暗器好奇;对她对自己有没有好印象而好奇。这样的好奇让他忘记了恐惧,对好奇事物的思考,也让他忘了自身在比武。
柳如雁与陆九空两人都是当世一流的高手,高手过招拼的就是一切。基本功、内功、外功、头脑、运气,以及把握一瞬间机会的眼光。
人说做事要一心一意,切不可三心二意,不然到头来便一事无成。学武也是一样,但凡学武之人欲有大成者,皆专心修习一两门武艺。虽说有些人也通晓百艺,但这也是为以后行走江湖而作准备。
两人比武也是这个道理,武林高手讲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这不是分心,而是保持一个警觉。但除此之外,绝不可分心乱想,因为这是高手比拼的大忌。两大高手可能拆上上千招,但胜负就在那一刹那见分晓。
这一刹那可能由两人实力中一丝差距决定;可能由特殊的一招决定;也可能由一开始布下的策略决定。
柳如雁在比试前就已经做了布置,他背对着对方,又让陆九空看不见自己手里到底有没有小动作。他这么做,就是为了在施展《千灭银针手》的时候让对方有所恐惧、有所防备。这样陆九空在出手时就会留半分力,也会招招受制于她。
只不过柳如雁的恐惧战术却败了,败给了陆九空的好奇心。如果柳如雁的打算,陆九空的进攻应该是畏首畏尾,这样她很快就能从对方的招式中找到破绽。但事实呢?事实就是陆九空因为好奇而忘记了恐惧、忘记了害怕、忘记了担心。他的出手已并非主动出手。
他的出手已并非主动出手。因为思考,他的招式都是被动防守,且是那种出于本能的防守。陆九空自幼就随师傅中山剑客修习武功,他在山中学的第一课,就是如何最大发挥自己的本能。
人的潜能,有不少是隐藏在本能之中。因此,陆九空的本能防御比有意识的防守差不了一丝一毫。这样的防守四平八稳,柳如雁一时也无法攻破他的防御圈。柳如雁原本打算教训一下他,想十几招就将他放倒,好让他在一众人面前丢丢脸、出出丑。
哪知陆九空这人虽然高傲,不把别人放在眼中。但真论到手上功夫,却是一点也不含糊。两人一直战到五十回合也没分出胜负,看到柳如雁没有要用飞针的打算,陆九空知道她并没有在手中藏有什么钢针。
两人没有什么仇恨,柳如雁没有在手中收藏钢针,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这在正常不过的事,在陆九空心中却不是这么想的,他自以为是的认为对方这么做是舍不得伤了自己。
人说:无知者无惧。意思是说对恐惧不知道,也就不知道恐惧。当然除了不知道恐惧的人,还有胡思乱想的人。他们因为胡思乱想,也就没有想到恐惧之处。
得到了陆九空自以为想要的结果,他就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没有了恐惧,他的精神也为之一振,是越打越有信心。
刚交上手的时候,柳如雁心中就是一惊,他没有想到面前这个说话如此让人讨厌的人,实力却如此之强,不仅如此,在面对自己的心理攻势上,他不但没有一点心理负担,脸上还挂着笑容。
这明显是一种挑衅。
不过柳如雁也算是老江湖了,她立马也调整好心态,稳扎稳打,与陆九空战了五十多回合。
在陆九空的眼中,柳如雁舍不得发狠招,他自然也招招留手。但那柳如雁就不一样了,她一心想教训教训这家伙,虽然不能下死手,也是招招都用上九成功力。一个有心相让,另一个毫不留情,结果可想而知。
打到八十回合的时候,陆九空突然发力,左脚向前一步定在地上,右脚加上两成功力朝柳如雁踢去。他这功力增加,但表面却不动声色。他这一招,自然不是为了伤柳如雁。
他心中想的是,自己一腿踢过去,对方必然以双手抵挡。只不过自己脚上加力,她必然猝不及防连连后退。这时他便急上两步搂住对方的腰,这样一来既可眉目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