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古寺惊变(2 / 3)

有极高威望的人。而那小和尚也在其中,他现在吓得全身瑟瑟发抖,正用颤微微地口气向方丈述说着事情的经过。虽然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但方丈还是下令严守此事,而那小和尚也以后跟着方丈左右。

知道此事的人都知道,了心的武功在同辈中可是首屈一指,就是师傅、师叔们想要胜过他,也要使出十二分力。就算在江湖中,了心的一身功夫就算胜不了杀他的人,想要保命还是可以的,但现在了心不但被杀,尸体还被送了回来。

按照小和尚所说,凶手应该是在禅房锁好之后,潜入寺内将房门打开尸体放进去的。并且对方还知道了心的住所,这说明此事是早已预谋好的。

了心年轻时喜好打抱不平,下手又特别的重,得罪了不少仇家。但现在这种时间,发生了这种事,分明是对方在向整个少林派挑衅。

了心的性格和行事作风完全违背了佛门的思想,这注定他一辈子成不了禅林大师。但他这个人有理想、有抱负,若是为一派掌门,必能使该派声震四海。是以方丈悲云才把他视为下任掌门的不二人选,因为他也是这种人,他所缺的仅仅是能力。悲云不但要让了心掌管少林,还要他一统武林,成为天下正道武林盟主。

是以方丈不仅在他有天赋的武学上予以指导,只要他想学,悲云都会教他。对待了心,悲云比对待自己的徒弟还好,同时了心也觉得掌门对他比自己的师傅悲雪对自己更好。

现在了心死了,最伤心的自然是悲云,伤心欲绝之下,他萌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报仇。

出家人都是慈悲为怀善念为本,讲究: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种善因、求善果。

但现在悲云要报仇。

报仇是一种执念,执念会让人看不清眼前的事物;听不清周围人的话。一旦被执念所包围,就很难再挣脱开了。悲云有了报仇的执念,也说明他多年修行的禅境毁于一旦。

要想报仇,就必须知道杀人凶手是谁,那么验尸就是很关键的环节。能杀死了心的,绝非无名之辈。

高手都是经过多年修炼而成的,他们的每一招每一式都经过无数次的修炼,这种修炼也使得他们的招式成了习惯、惯性,会不自觉的显示出来。从死者的伤口可以发现对手的习惯、武功、兵刃,从而判断出凶手。退一万步来说,对手真的是个武功了得,却从不显示名号的人物,悲云也决定将伤口的情况交给“武林三快”以及六扇门的人。

了心全身上下有很多伤口,这说明对方和了心的武功不分上下,很难直接把他打败,只有在他身上不断制造伤口,将了心活活耗死。

了心的尸体上的伤口共分为两类,分别为刀伤和剑伤,这让事实的真相简单了许多。如果大家没分析错,那么凶手就有“刀剑齐出,寸草不留”的“杀”。

“杀”,是一个动作。

“杀”,是一种想法。

“杀”,更是一种目的,一种结果。

当这个动作、这个想法、这个目的、这个结果结合到一起的时候,“杀”——就是一个人。

“杀”是那个人的代号,真正的名字谁也不知道,杀手本就不该有名字,不能有名字,不需要有名字。

杀手只需要杀人,只能杀人,只有杀人。

“杀”属于一个叫“寸草不留”的组织,江湖中有名的杀手风影、君子杀手,都来自这个组织。

这是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既然要盈利,就要有生意。

不过,像他们这种组织,总不能随便在大街上租个门面铺子,然后写上金字招牌“帮你杀人,寸草不留”。这样肯定不行,不但不能被人知道,就算是雇他们的人,也不知道位置。因此他们只有自己寻找目标,这个组织中情报人员的庞大,与朝廷中的东、西两厂,锦衣卫以及“武林三快”不分高下。

不过他们只重视对自己赚钱有利的情报。比如说江湖中哪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想铲除异己,又苦于怕事情做得不够干净,让人知道。

这时,寸草不留就会找上门,双方经过谈判,一个月后事就办成了。

“寸草不留”组织内部有很多杀手,其中有三个虽不是一流,却是很出名的:杀、风影、君子杀手。

三人虽然都是杀手,但风格却完全不同。君子杀手虽是杀手,但却从不愿多杀人,只会杀指定的目标。而且目标为武林败类,或者道貌岸然之辈。如果雇主要杀的人过多,或并非大奸大恶之徒,那么她是不会出手的。

风影在选择对象上就没有那么多讲求,但只有一点,她杀的人必定是有资格让她拔剑的。

至于三人中最强的“杀”,那就更是来者不拒了,从他的名字就能知道。只要上头有任务,他就会杀,好像别人的血便会让他产生快感。他虽对屠杀的对象没有选择,但杀人的方式一定是他自己的方法,人一定要死在他的刀剑之下,留在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