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朝如果出现母壮子弱,垂帘听政,都不是什么好兆头,除非摄政并手握大权的太后是一位德才兼备且具有皇者之风的女人,否则皇朝要么就是在太后和实权大臣的争斗中而衰落,要么就是因为两者互相勾结,鱼肉百姓,丧失民心而灭亡。
这少年皇帝朱令中从小聪明好学,且具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身为三皇子的他在七岁那年被父皇立为太子,这可能是他那位昏庸的父皇唯一做对的事情。在他九岁那一年,父皇驾崩,朱令中登基为皇,但因为没有成年,所以太后摄政,独揽大权。
朱令中从小饱读史书,深知一个皇朝的兴衰的原因,无论皇朝曾经多么的强大,只要其统治者开始堕落,失去民心,那么它就会走向灭亡。所以在其十一岁那一年,朱令中将自己将来的治国策略总结成册,分为军事,吏治,农业,商业,航海,外交等几方面,详细叙述了自己的构想和实现构想所需要准备的步骤,一共三十四册五百多万字,他梦想靠自己的努力让大明朝从回世界之巅。
可当朱令中完成自己的治国策略之后,非常兴奋地拿到他的母后面前,准备阐述他的构想时,却遭到当头一棒。他的母后对着摆满桌面的书册,连翻都不翻一下,就直接地对他说:“皇儿,按照老祖宗订下的治国方略好好做好你的皇帝就行了,不要劳民伤财地去弄一些没有边际的事情,如果你闲得慌就去打打猎,或者去几个江南行宫走走,散散心吧!”
当年少的皇帝今天的建议再次遭到母后的拒绝,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心情十分低落,望着不久前才被母后贬得一文不值的书册。朱令中拿起火折子就想一把火烧了自己一年多来的心血,可当火焰差不多快到书册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地熄灭了,连试了几次之后都是一样的状况,朱令中把火折子扔到一边,悲伤地说:“难道朕真的这么没用,连烧本书都做不到!”
“能以十二岁的年龄,提出这么完整的治国方针,不单有构想,还有实施的步骤。最难能可贵的是,能看出此朝代之弊端,并提出改革措施,虽然受限于资历与经验并不完善,但却能找出其中之根源,这么好的策略为什么要烧掉呢?”一个声音在朱令中身旁响起。
“谁在这里,谁在这里,赶快出来,否则朕就要喊侍卫了!”朱令中惊恐地看着空无一人的寝宫。
“皇上不必惊慌,我并不是来伤害皇上,相反我是来帮助皇上的!”声音刚落,只见书册旁一个年轻人的身影慢慢地显现出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使用了隐匿符箓的易非凡本人。
朱令中很诧异地看着一个人突然显现在自己面前,但毕竟他还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声音有点颤抖地说道:“你是人还是鬼,为何会隐身于此,而且你说要帮助朕,到底是什么事?”
“我是什么人并不重要,我当然是来帮助皇上振兴国家,难道皇上不正有此意吗?”易非凡没有绕弯子,直接说出自己的来意。
易非凡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原来当他决定帮助此界面的大明朝重回强盛时,他就开始着手寻找值得扶持的皇室贵族,第一个进入他视野的当然就是这个少年皇帝。他暗中观察这个少年皇帝有一段时间,这少年无论是才智还是品质上都可说得上是极其优秀,尤其是当他看到少年花了一年多所做的治国策略之后,更加坚定了他的选择,看来老天并没有完全抛弃这个国家,还是给了它一个极其优秀的君主,并且让易非凡来到了此界面。
朱令中听着易非凡的话,并看到易非凡对自己也没有恶意,不说别的,如果他真要刺杀自己,刚才在隐匿状态下就可以轻易做到了,所以此时的少年选择相信易非凡的话,想着易非凡那隐匿身影的仙术,略显恭敬地说:“既然仙师是来帮助朕的,烦请仙师告诉朕的仙名,若以后朕能振兴社稷,必定为仙师立碑建庙!”
“呵呵,皇上真是谬赞了,草民易非凡,并不是什么仙师,真是会几下三脚猫功夫,在皇上面前献丑了。”对方虽然只是个十二岁的少年,但毕竟是一国之君,礼节还是需要有的,易非凡虽没有下跪,但是还是九十度鞠了个躬表示对皇上的敬意。
朱令中并没有因为易非凡没有下跪而发怒,反而急切地问道:“仙师过谦了,请问仙师有何良策帮助朕振兴国家?”
“韬光养晦!”易非凡说出了四个字。
朱令中听到这四个字身子一震,用震惊的眼光看着易非凡。易非凡看着少年,笑着说出了自己的初步构思,少年听后一脸兴奋,也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意见,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就谈了大半天。经过这半天的交谈,易非凡非常佩服这十二岁的少年,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学识和胸怀,而朱令中则更加惊讶,眼前这位会仙术的青年不单对本朝的利弊知道得一清二楚,并且所提出的改革观点非常新颖且十分合理,是这么多古代圣贤从未提出过的。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味道,朱令中甚至放下了皇帝的身份,直接称呼易非凡为易大哥。
两人相谈都忘了时间,直到宫中太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