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图书馆,大多数人都是先找一些先辈总结出的能力开发方式或能力解析等类的书籍,而霍封这家伙总是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来到第一排书架前,也不管是什么书,直接就抽出来读,毕竟封老师让全部读完,一本本读下去不但方便,还不会弄乱顺序。
不过这本还算有用,这本书讲了能力的分类:
能力大体分为两种:觉醒型和召唤型。
觉醒型指的是一些自身拥有的特殊能力,比如石荒的旋风和张大嘴的实质音波都是觉醒型,觉醒型通过对自身能力的感悟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自身能力得到质变,威力成倍增加,每次出现这种情况都会被视为一次觉醒,觉醒仪式上的觉醒严格意义上说并不算是真正觉醒,只是将自身能力给引导出来而已。
大部分人都是直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领悟,曾经就有人把自己的冰能力领悟到一种很高的程度,挥挥手就能弄出一座冰山,进行这种领悟的人是最多的;而有的人偏偏不领悟与自己能力相关的属性,结果自身能力发生了变异,他把炽热的火给变成了冷火,虽然并不会达到前者的那种高度,但是因为这种方法觉醒的能力往往有出其不意效果,因此用这种方式进行领悟的也不在少数;而还有些人则注重锻炼自己的身体强度,学习一些格斗技巧,用自己的能力给自己打辅助。这三种是现在觉醒型的发展主流,而还有极少数的是在觉醒时获得一种新的能力,这种情况可以说千年难遇,而再想想世界上的人口基数,就知道这种情况有多罕见了。
召唤型则指召唤一些器物或生物的能力,比如凌怡菲的银霜剑和院长的红玉鹤都是召唤型,只不过凌怡菲的银霜剑是器物类,院长的红玉鹤是生物类。
生物类的能力通常都是召唤一些灵兽,可以通过给召唤兽喂一些妖兽晶核或药材等含能量之物给它们提供能量,帮助它们进化。大多数的生物类能力者都是借着与召唤兽的默契打配合,能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威力;还有人则是与召唤兽****合一,进行单体作战,虽然战斗力并没有前者的配合强,但是可以进行个个击破,生存能力也更强。而生物类还有一种召唤植物的,通过一些养料来帮助植物生长,而这种能力战斗方式非常复杂,而且种类繁多,在此便不一一介绍了。
器物类想变强就有些麻烦了,只有对武器进行淬炼或者修炼境界才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拿凌怡菲来说,想要变强就需要领会剑意或者用带有寒意的矿石炼剑,一个非常艰难,一个耗资巨大,都不简单。
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例如媒介型就需要一些东西为媒介才能使用;后天获得型则是开始时什么都没有,后来通过对能力的理解或者特殊的环境等条件下觉醒,严格意义上讲,霍封并不属于这一类,因为他开始觉醒能力时是有感觉的,而后天获得型则是什么感觉都没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能力因为不好分类而且人数极少,都被划入了杂类,不过这杂类的麻烦程度往往在其他种类之上。
而如果换一种分类方法则笼统多了,这种方法按传承性分类,分为三类:遗传型,传承型和不传型。
遗传型指后辈的能力是继承先辈的,代代相传,一般都是一些大家族拥有;不传型则是无论能力是什么都不会进行传承,人数是最多的;而传承型则是最变态的一种,这种能力都是单传,人数很少,但非常强大,这种能力可以是先辈进行锻炼,等其将能力传给后辈之后,后辈能拥有先辈锻炼后的能力,而且后辈本身拥有的能力依旧可以使用,但拥有者本身的能力不会传承,唯一的不好之处则是能力过强的话,接受传承的人承受不住会直接死亡,连同传承一起消散,但这种能力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看到这里,霍封有些懵了:自己的能力似乎是杂类啊!这可怎么修炼啊?算了,先领悟一下自己的能力吧,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走一步看一步吧。
想通后,便把手中的书放回书架,又拿了第二本。在拿书时,偏头看了看其他人,发现有的看了一半左右,有的看了三分之一,结果这不看没事儿,一看就慌了:别人第二本都看这么多了,我得赶紧看才行,于是抓紧阅读。
第二本就有点鸡肋了,讲的是货币,这货币是用一些重金属或矿石制造而成的直径两厘米左右的圆形硬币,上面都刻着一棵长在浮岛上的树,正是源域上的那棵古树,因此命名时便以“源”的谐音字“元”作计量单位,共有五种通用币,分别是铜元、银元、金元、晶元及灵元,换算比例是一比一百。
而佣兵们则用一种刻着两把交叉的刀剑的黑晶币作为货币,据说是因为佣兵想要独树一帜,而黑晶币与通用货币间的换算比例也没有明确的数额,有时与金元的汇率是一比一,有时能达到一比十,但不管汇率是多少,总有人会拿通用货币换黑晶币的,因为若想雇佣佣兵,只能用黑晶币,其他的货币人家直接不认。
还有一些浮岛和一些山野老林里的土著用贝壳、石头、兽牙等物作货币,因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