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时空穿越之驱邪灵符(一)(1 / 2)

持剑啸天录 卑谦和尚 3366 字 2017-06-17

醒来的时候发觉正躺在旅馆房间的床上,自己茫然的回忆了好一会,才想起昨夜里回来敲开门时,狼狈的摸样把看店的老婆婆都是吓了一大跳。

下了床总是感觉房间里差了些什么,却原来是小猫咪和那些养猫的用具都被老婆婆拿去了。好像是昨夜里我模糊的解释让她不放心,跟过来查看房间时才听见小家伙已经饿的不行,于是数落了我几句后就表示愿意这两天代为看管。这样也算不错,至少使得现在自己的心情有了一丝好转。

就着开水吃完了干粮时才发觉已是到了中午,老感觉身上懒洋洋的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自己坐在凳上发怔半响,遂轻叹出口气时才发现昨夜被随手扔桌上的东西像是一本书。

心想夜里这么大的雨,如果是手抄本肯定就不能看内容了。一打开才发觉已经湿透的布袋里面居然有层折好的塑料袋,拿出袋子里的东西来看是一本小册子,册子的封面居然是手写的几个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三丰真人太极拳剑经“。

那册子就薄薄的几页居然还是复印作品,虽然从纸张的发黄程度来看已是有不少的年头,但一看就知是冒名伪作且还是残缺的。自己见了顿觉索然无味,顺手就扔在了一旁。

因为是修习道术的人,怎么会不知道“真人“这个名号。最初这称呼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篇幅中提到的“神人“也就是指“真人“,是由凡人修炼而来的。其神凝就是指他始终处于入定的状态,精神凝定不散的。庄子他老人家向来是骂人不带脏字的,在他看来只有修持到了这种与天地精神相互往来的,才算是真正的人,至于我们这些个凡夫俗子在其眼里都是假人而已。所以后世修道之士把修成神仙的人尊崇为“真人“,当然到了现在这个尊称别说是不管钱、就是连饭都是不带管的。你看看那些个在江湖上混口饭吃的家伙,又有哪个不是自封为某某真人下山悬壶,某某真仙凡间济世等等。

我现在的感觉是有些太委屈。每天夜里盘腿两小时方才睡下,到了五点半又要起来练拳练剑,这种风雨无阻的执着坚持,却是换来此样的结果,想着自己都是觉着寒心。

自己总不能终日修炼啊?!

在郁闷了好一阵子,左右无事遂拿起册子翻看起来。

册子的开篇是一歌诀——黄帝偶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就;鹊攻首,尾相连;鹊攻中,首尾援。黄帝见到非偶然从此留下太极拳。

我看这资料虽然是复印但字体却是古代那种竖列排行的,不由有些奇怪。再看到上面的歌诀时,沉思片刻便觉若有所悟。到底悟到了什么自己心上又不甚了然,忙接着看了下去。

下面接着的是《道德经》的一段话: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段文字我懂,是以当时的车轮的中心、和制作陶器以及住人的房屋举例来说明“空“的妙用。

再看下去却是难懂的文字: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之作用,有动必有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这些看来像是张三丰老道的原话。自己绞尽脑汁思索了半天,弄的头昏脑涨的还是不明白其原理,只能暂且丢开先不去理会。

接下来这段文字却是手写字体看来浅显易懂:

譬如使拳,以空蓄力,出拳内旋谓之曰收,出拳外旋谓之曰放。

再如使剑,空灵一体,或以腕旋,或以臂动谓之曰挑、刺、展、劈种种异同。

故临敌之机,或敌动我凝然,或敌微动我奋而争先,动静一体存乎于心,慨然而用也。

见了这些话,我猛然一惊,思虑其原理顿觉身上汗出犹如雨下。再回头看那段难懂的文字,一时间有如在晦暗的黑室重获明亮之阳光,心上大喜若狂。

难怪自己苦苦练就的“雷印拳“在运用时效果是如此的差,使用剑法来也是总感觉不到位,原来是不懂得正确的用力技巧。

连忙拿出木剑来比划了几招,感觉虽然还未曾完全运用到位,但与此前相较显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