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一百廿四章 迁都巴拉沙衮(1 / 2)

耶律术薛促着易卜拉欣来到大石跟前行礼:“小王易卜拉欣,恭迎大辽国葛儿汗驾临虎思斡尔朵!”大石看了一看,颔首示意他起身:“嗯,黑汗王无需多礼,承你之意,朕到这里来一睹这西域名城风采,果然别有一番韵味,令人刮目相看。”李天晟示意身后萧遏鲁与萧迪里注意护卫耶律大石,而让萧斡里剌和萧查剌阿不领军在两翼防备黑汗国军士。再命松山知会术薛盯紧易卜拉欣一举一动。

易卜拉欣躬身邀请大石入城,自己随行在侧,指着巴拉沙衮道:“城东不远处就是素叶河谷地,这里左山右川,方圆四周数十里平地广袤,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小邦农桑发达,瓜果繁多,盛产葡萄美酒,享誉四方,对于东方的大辽国而言,这一带也是可耕可牧的上佳之地。望大辽国葛儿汗陛下有着天空一般宽广的胸怀,效法先贤,遵奉真主仁爱之名,恩泽喀喇汗所有的子民都成为葛儿汗陛下的子民。望葛儿汗陛下莫要因为小邦不通上国风俗,妄加杀戮。”大石听了转述,仰头哈哈一笑,随即拉过易卜拉欣的手:“黑汗王请放心,我想,假以时日,只要这里的百姓了解我大辽军民,我们会成为一家人。黑汗国不会无缘无故损伤一个百姓,这一点朕可以担保,并且,你还是可以继续管辖黑汗国东面地界,朕依然会封你为汗王。”易卜拉欣听了喜出望外,以手护胸谢恩道:“伟大的葛儿汗陛下爱惜我可汗王朝的子民,一定是真主的仁慈、公正和严明赐福,给我们一个来自东方桃花石故乡的强有力的君王,多谢陛下。”

辽国大军驻扎在巴拉沙衮城外四周。耶律大石只让萧斡里剌领着一部分辽军进入巴拉沙衮城中,并接替黑汗军驻防。黑汗王朝名为“黑”,与契丹、割禄等相同,都崇尚黑色。然而,巴拉沙衮此地的百姓却大多身着白衣或素雅的淡色衣裳,衣袖紧小,头上大多包白布或剪发,脚下则多为尖形筒靴或布鞋。

大石细细观摩,心知这里本为中原所常见的胡商故乡,早年为康居国,也就是大唐九姓杂胡之一的康国之地,康国人大多被视为康居后人。这改变大唐王朝盛衰命运的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祖上就是来自这杂胡聚集的地方,他们被统称为粟特胡。这些胡人多以经商为生,为人精明干练,商旅中也还雇有一些武士,不避刀兵,来往于西域和中原,一般都见多识广,医药、珍宝、古玩、武器、牲畜、禽兽、果蔬、土产、乃至贩运等等,各行各业的生意都做,适应性也极强。因此,来自这小小九姓故地的杂胡却几乎足迹遍布东西方各处,成为各地商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为历史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族群。

易卜拉欣领着大石和李天晟穿过城中宽阔的大道,来到王宫前。当初碎叶城仿长安而建,黑汗国从萨曼王朝手中夺得巴拉沙衮时,这里已经大大改建城池,整体格局倒没有完全改变,只是宫室风格焕然一新,将中原汉式全部改为回回教风格。一路上,侍从和护卫纷纷回避,耶律大石身着明光铠甲,昂首挺胸策马走在中间,宫门前下马,抬头望见巨大石柱矗立两旁,均为尖顶塔式,前面是长长的阶梯,四周繁花拥簇,大石微微点头,大步走进黑汗国王宫,易卜拉欣在一旁介绍宫室。

到王宫前,看到大殿门前石壁全是精美的雕刻,有骏马和骆驼等,上面还有一长串文字,大石不认得,便问是什么。易卜拉欣说了,译官转述,原来这是之前萨曼王朝用阿剌壁文字雕刻的一句《古兰经》:“真主是天地的光明”。

来到西域与黑汗国有了接触以后,大石等对西域风俗已有一些了解,知道回回教极看重对经文的研习,一如佛家和儒家,每日都会定时诵读,且从文本而言,必须是这阿拉壁语解释的方为正宗,否则会被看作旁门左道。另外,回****或大食教本身流传也有四百余年,慢慢分出了不同派别,因此,他们虽然同拜真主,同尊摩诃末教旨,对教义理解和信奉方式却颇有区别,甚至会因不同理解变为仇敌。从阿拉壁到波斯,再到西域其它各地,虽名为同一教门,其实在宗派、道统之下甚为繁杂,如萨曼王朝便是黑汗国以派别之争的名义举兵攻灭。

四下参观了一番,耶律大石对李天晟道:“李兄弟,这就是当年我祖上所联姻的大石国,我终于来到这里了,你觉得如何?”李天晟道:“陛下,这巴拉沙衮之地自然比也米里大许多,不过,这里的宫殿全然是异族风味,非中原王朝正统,不知陛下能否接受。”大石道:“嗯,你说的不错,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毕竟西域之地都是异族人多,大辽要想真正入主西域,成为各部主宰,我想不能再全数照搬中原那一套,否则将是过犹不及。实话说,朕还想从也米里迁都到此。唔,萧大王,你的意思如何?”

萧斡里剌正在后面跟着,忽然听大石问他,吃了一惊,上前两步道:“回陛下,大辽征伐西域开疆拓土,臣等自然拼死向前,陛下旌旗所向,我等就披荆斩棘,毫无怨言。不过,记得陛下的志愿乃是有朝一日挥师东向剿灭女直贼人,光复我中原河山,若是将大辽迁都到这里,岂不是离中原越来越远?恕臣愚昧,还望陛下见谅。”大石淡淡一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