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靖康之变(1 / 2)

那灰袍人摇头叹气,“算老夫走眼……哎,转眼都二十多年了,不错,我姓狄,乃大宋狄府之人,你这小子可知道狄家是什么来历?”李天晟怔怔摇头,那人昂首望着头顶昏暗石壁,幽幽地道:“当年仁宗皇帝在位,我家狄公征讨西夏、平定广南,无往不利,为大宋立下赫赫功业……只可惜大宋祖制家法误国,文臣小人统统嫉贤妒能,令狄公含恨而终,还叮嘱府中上下莫要贪恋名利,所以我们只好隐姓埋名,流散四方。我自小就在河西边关效力,为大宋保家卫国,然后辗转到这西北大漠之中……如今大宋江山道君天子身边小人在位,贪慕享乐,听闻为了筹集花石纲,弄得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好几处州府都在举事。哎,大宋基业着实堪忧……”

李天晟听了他这一番话,不禁也感慨叹息,“我说前辈,你处在塞外荒山之中,哪里知道世事变幻,大宋朝廷早已……早已不保,东京汴梁在四年前就被攻破,两位天子和大宋宗室一千余人尽数被女真人掳掠到辽东。如今的大宋天子是道君皇帝的儿子康王赵构继承皇位,据说已经逃亡去了江南。”那灰袍人惊呆了,起身喝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大宋、大宋东京……两位天子被、被女真人——你什么意思?”登时扑上来抓住李天晟的胳膊使劲摇晃。李天晟一脸惊愕:“没想到前辈是、是鼎鼎大名的狄青之后,晚辈好生惭愧。”那老者却摇头道:“你错了,年轻人,老夫倒并非狄公后人,只是我家祖上跟随他多年改姓狄而已。闲话到此为止,你说大宋天子和宗室被金人掳走,这到底怎么回事?你若不给老夫说个明白,我、我要你……快说!”神色甚是激动。

李天晟这才将他从金人那里听闻,后来被称作“靖康之变”的大致经过转述一遍。

金军第二次围困东京之际,太原等城池已被占据,所有财富均被转移。斡离不的燕山元帅府由刘彦宗主持大计,而粘罕的云中元帅府则有王肘庆主持,两府实为汉制枢密院。此时,少帝赵桓居然听信假冒道士的士卒郭京胡诌,给与官职,让他请上天六甲神兵保卫汴京,结果所谓“神兵”不过是仓促招募的众多市井无赖。李纲等正直大臣在议和之际,号召各路将领赶赴京师勤王。然而被粘罕一路金军分割阻挡,只有南面一路到达东京。

而斡离不感到宋人诡诈,为了破城同样使用手段。在议和之时,使心腹萧仲恭利用辽国降将耶律余睹的不满,有可能被拉拢倒戈而迷惑宋国君臣。另一方面,斡离不以姚平仲偷袭金军和私通耶律余睹之事为借口,谴责宋人毫无议和“诚意”,改用武力征讨。结果赵桓迫于多人弹劾李纲“无尺寸之功”,却屡屡召来金人攻伐,撤去他同知枢密院职务,改为河东宣抚使,后又降为保静军节度副使。

此时一代名将种师道病故,朝中全被议和派控制,全然疏于防备。靖康元年闰十一月,斡离不一举在宣化门打破郭京的“神兵”,同时攻破通津门、善利门,杀入东京外城。汴京城门各处并无多少官员可以肩负指挥和杀敌之责,竟然对一众将士悬赏招募勇者,能用长枪杀敌的赏金碗,如果为现任官员的连升三级。可惜一次抗击下来,赏格无一兑现,当金兵围攻紧急的时候,许多士卒竟都围坐城墙上不动,谁也不愿奋力杀敌。

左路金军粘罕一直痛恨被宋人困于太原数月,他带兵杀到城下时天降大雪,但粘罕仍然带队冒雪攻城,宋军普遍怕冷,但女真人习惯严寒,粘罕高声大呼:“如此大雪,犹如增添十万雄兵!”让人对宋人四处造谣,说某人献了封丘门,某人献了戴德门,如此宋军的军心大乱,终于汴京被两边夹击而破。宰相何栗,枢密使孙傅、殿前都指挥使王宗楚等重臣在天子赵桓完成投降使命后,很快不知所踪。负责北城防御重责的刘延庆、刘光国父子,因家住万胜门附近,闻知城破消息后,率先夺门而出,经过城郊御苑琼林苑的时候,刘光国还捎带把奸臣王黼的小妾张氏接走。起初随他们刘家军出城的还有近万名百姓,但不多时他们父子就撇开百姓而去,可惜逃到普安寺附近遇到金兵,父子两人还是皆被杀死,张氏也落得自缢而亡。

粘罕将元帅大帐设于东京西南的青城。赵桓起初让宰相何栗去商议请降之事,何栗吓得脸色铁青,百般推辞。赵桓下令强行他才前去,到了大帐竟然跪地求饶,粘罕示意不会杀他,但提出条件,要想投降保住性命,除非赵桓亲自来或者太上皇来,令他回去传达。此时皇城城门已经在金兵看守之下,赵桓表示太上皇年纪大了,受不得惊吓,只得自己去。出城前一日,命人清扫宫禁正门朱雀门。随赵桓去的有何栗,中书侍郎陈过庭,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瓮城中挤满了粘罕和斡离不的精锐铁骑,一路都在金军的监视和逼人的气势之下来到青城大营。原本汴京西南的青城是过去宋帝祭天的场所,附近建有不少房屋。第一次攻打汴京时,斡离不一路兵马驻扎在牟驼岗,当斡离不撤走后,宋人防止金人再次驻军,于是将牟驼岗引来蔡河与汴河的河水,使那里成了一片汪洋。如今斡离不的大帐设在城北刘家寺。

赵桓到青城后,斡离不还驻守在刘家寺,粘罕就命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