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漠北重逢(1 / 2)

一想起海娜黯然神伤的样子,李天晟的心中再也无法平静,想到她默默离开以后是不是再也忍不住一路哭着回宫呢?为什么会对她如此冷淡?“想要和她在一起已经是不可能的,她是大金公主,她的父皇早教我死了这条心,而自己也实在不可能强求,我是汉人,她是女真人,如今的局势如果强要拉她出走只会令她更加为难,到时再有金宋对立的国仇家恨,她只会更加心碎,不如眼下只让她怨恨自己吧……”越这样想,李天晟心中越是郁郁,想到这一去再也不会相见,李天晟也禁不住眼睛湿润起来,猛地翻身坐起来,“应不应该再见她一面呢?最后的一面?不、不,还是就这么算了吧,若当真再见到她,只怕……哎,可能就会舍不得……不行啊……”也不知道究竟会怎样,长叹一声,又再度躺下……不一会,还想到交出的《李卫公兵书》:“虽然并非全部,但毕竟违背了李家……原谅我,我发誓,一定会尽力保护大宋……”就这样昏天黑地胡思乱想,好容易听得风声小了,剩下点点雨水在屋檐上响着,李天晟也昏昏入睡。

第二天醒来已经是巳牌时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李天晟收好行囊,下楼到隔壁吃了早点,牵上马匹径直往城外。一夜的风雨夹着少许春雪,让大定府又增加几许寒意,然后混着雨水,路面十分泥泞。一路到外城,见到很多地方还冒着些许黑烟,显然是昨晚的雨才将火浇灭。外城一些村落已经坍塌,一些地方还依然留着尸首躺在烂泥中,李天晟骑着马经过,见到这一幕禁不住有一些恶心,险些将刚刚吃过的早点呕吐出来。

经过城门时,金兵盘查甚严,好在他有驿馆备好的文书,不过即便如此,金兵仍然对他进行了一番搜索才放行。到了城外,回首城墙上汉文和契丹文,李天晟心道:“耶律大石去了西北,我应该前往大宋去吗?如今大宋是那个道君皇帝在位,宠信蔡京父子和童贯等一帮小人,积弱已久,且南方不少地方都激起了民变。之前大石对来犯的宋兵给与打击,如果我要去知会宋人戒备,朝中依旧是那些小人当道,贻害百姓,对大宋江山局面丝毫不能改变,如何是好?耶律大石要到北面借兵对抗金人,或许我该去助他一臂之力才是,若时机凑巧,这样反而可以牵制金兵无力南征……”李天晟深吸一口气,勒马在雪地兜了一圈,策马也往西北而去。

耶律大石领着二百六十余人一直往西北,经过十日左右到达可敦城,属辽国西北镇州。巍峨的城头外是契丹文字与汉文书写的城名,整个可敦城方圆约六里,历来屯戍有重兵,占据形胜之地,这里设有辽国西北招讨司,是控遏大漠西北的边陲重镇。

可敦城得名是在辽圣宗年间,由契丹著名巾帼英雄萧太后萧燕燕的大姐齐王妃在此建城屯边而得名。可敦,即皇后之意,这称谓来自突厥语,被契丹人沿用。这座城池在大唐时曾为边塞之地,置横塞军,后属安北都护府。不过,大辽时由身为太后的大姐来此驻守边关并非是出于她们姐妹情深,这齐王妃反而是受到妹妹打击才不得不来此。

这萧家三姐妹都是因为要和契丹宗室互相笼络而嫁娶,三姐妹所嫁之人都并非真心情愿的如意郎君。所以,萧太后等到丈夫景宗亡故后,为辅佐圣宗把最初许配的韩德让拉回身边,甚至再嫁了一次。即使在番邦异族的契丹辽朝,这也是令朝野震惊的事情,掀起过不小风波。萧燕燕贵为太后可以利用君权在手而平息闲言闲语,但她对待姐姐则不是如此,大姐嫁给齐王耶律罨撒葛并不幸福,而且齐王有谋反举动,但齐王妃没及时给太后妹妹通报,好在齐王没有得逞,很快病故。承天太后对大姐虽有不满,但知晓大姐有个长处,善于带兵,于是就让齐王妃前往西北平乱守边,姐妹关系倒也有所缓和。

然而西北一旦稳定,并修筑了可敦城后,齐王妃在此形单影只,日子好生难过,于是和一个达旦部捕获的不晓得来自哪里的奴隶挞览阿钵有了感情。承天太后得知后大发雷霆,将挞览阿钵发往奈钵一顿痛打,经韩德让劝阻,为了稳住大姐,萧太后还是放他回齐王妃身边,还允许二人结婚。这样的事情毕竟让齐王妃下不来台,朝野中的名声也大大受损。且挞览阿钵也十分忌恨,于是煽风点火,齐王妃有西北兵力,竟有意对妹妹发动反击。齐王妃联络西北番邦,可惜消息走漏,承天太后先发制人,擒住了齐王妃和挞览阿钵,带回幽州囚禁了一段时间,然后赐死,挞览阿钵等党羽全部处死。

当年驻扎在可敦城的契丹兵马有约三万人,另外,还可招募西北其它各部人马拱卫大辽京师。除了西北招讨司之外,在漠北还设有阻卜大王府和乌古敌烈统军司,分别管理阻卜部、达旦部、梅里急部、达密里部、萌古部、茶扎剌部、敌烈部、粘八哥部以及室韦各部蕃民。这里是辽国沙漠府辖地,设都招讨司,镇抚诸部,另外,有西路群牧使司和漠南马群司的官员驻守,负责管理放牧。如今的西北招讨司统领为萧查剌阿不,年纪不过二十七八岁。大石到达之前,正巧萧查剌阿不在招待白达旦部详稳床古尔,在春光明媚之时,他们带来上千匹好马来与契丹人马群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