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论兵书(1 / 2)

待行礼之后,吴乞买问:“你就是张用直,杨先生非常欣赏你啊,说你是难得一见的英才,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嗯,看来所言非虚。”张用直再次行礼:“陛下太夸奖了,实在愧不敢当,小生到此本是向杨先生求学,先生太抬举了。”说着也向杨朴拱手致意。杨朴道:“年轻人不用太客气,陛下继承先皇遗志,正是用人之际,对于有才学之人,大金定然给与施展抱负的机遇。”杨朴说完给吴乞买示意。

完颜吴乞买让二人坐下,命人给张用直也端来一碗茶,然后徐徐说道:“那么,张用直,当今天下形势想必你有些认识,我大金国要争雄天下,你有什么可以告知朕的吗?”张用直饮了一口茶放下,拱手道:“回陛下,以在下浅见,经过大金数年征伐,覆灭辽国已经十之八九,然辽国占据大漠,幅员广阔,大金继承辽国故土之后,需要假以时日养精蓄锐方能与天下争雄。再者,听闻先帝曾与宋国有结盟之好,宋国尽管素来有兵弱之讥,但其地域也不亚于辽国,而且城池众多,物产富庶,尤其百姓群集则是北方数倍,轻易图谋不得。”

吴乞买听了问道:“如此说来,我大金何日方能一统天下?岂不很难取得南朝基业?”张用直昂首道:“陛下,以在下对南朝的了解,宋国历来对我北方是怀有戒心的,大金先帝与南朝结盟也是有条件的。大金不当轻易毁弃盟约而落下话柄。在此之际,河西之地历来臣属辽国,先前还为营救辽国而出兵伐宋,在下以为,大金要壮大实力不妨先从西夏着手,取得河西之地一来拓展疆土,二来也能为日后图谋南朝形成围困之势,从西北往东南,渐次顺江而下图谋天下,则史不绝书矣。”

吴乞买哈哈大笑:“杨先生,张用直果然有见地,很好,那以你说养精蓄锐,朕要问问,我大金以女真人为主,兼收契丹、渤海等,汉人也有,但都是你们汉人所说的蕃民居多,作战虽然勇猛,但毕竟一时之利,真要取得天下,尤其是南方山河形势与北方很不一样,我大金勇士如何能保持胜绩?”张用直琢磨片刻,道:“大金兵勇作战擅长骑射,以宋军而言,出击辽国和西夏时都比较弱,但防守则甚为得力,而且器械众多,处于优势。若要攻城拔寨的话,大金日后需要从大军整体作战进行更多谋划。”吴乞买道:“怎地我大金不擅攻城,辽国五京和其余众多城池如今都在我掌握,难道南朝城池都比这些更难攻克?”

张用直听吴乞买语气有些不悦,扫了一眼杨朴,继续说道:“陛下方才也有言,将来金兵南下,宋国山河形胜与北方不同,且宋国民众是大金十倍不止,与大金灭辽之战情形会截然不同,陛下既然要我说,我宁愿将困难想得多些,才于大金有利,否则张用直只算投机图利之人,决不能取信于人,也无法在大金长久。”吴乞买微微点头:“嗯,不错。对了,中原历来有一些兵书秘籍,从先帝那时起就因我兵少而在意这事,今时我军虽然壮大不少,但如你所言,南方民众将是我许多倍,我们需要确保胜算在手,那么,张用直,中原的兵法是否为我用?”

张用直行礼道:“陛下圣明,中原兵法韬略从春秋战国之时已经于各地流传,历来圣贤名将都曾用以治军,无论是汉人还是如大金、辽国这样的其他部族,并无妨碍,像两晋时期,前秦国主苻坚为氐羌人,却重用汉人王猛,用中原韬略谋得北方强盛。起初王猛本打算在南方桓温帐下效力,可惜桓温自视甚高,对王猛过于随便的举止看不惯,反而作为外邦异族的苻坚爱才若渴,将王猛比之于诸葛亮得遇刘备,为前秦强盛贡献全部才学。因此,兵法韬略视乎用人为何,本身并无挑剔。”吴乞买笑道:“既然是这样,那我大金兵马对那些兵法可用?”

张用直见吴乞买言语似乎有些特别,又看了看杨朴道:“敢问陛下,可是话有所指?”吴乞买一愣,杨朴急忙插言道:“陛下的意思,大金如果习得中原兵法,或可以事半功倍,增强统一大业的胜算,既然你熟悉汉人兵书,不妨向陛下直言。”张用直沉吟片刻:“陛下的雄心小生自然了解,可是,这中间只怕有些难处。”吴乞买道:“什么难处,你说。”张用直起身道:“历来兵法撰述必定都凝聚作者毕生心血。而学习兵法者,往往也是一朝一代某位杰出统帅,这些典籍是有心之人方能习得,未见得可以普及大众,不知陛下希望在下从何说起。”吴乞买朝杨朴看了一眼,也沉吟片刻,“唔,你的意思朕明白,不妨这样,如今战事甚多,以你对我大金的了解,眼下适合我军的大约是哪些著作,你且一一道来,然后我与众人商议之后,再作定夺,由你讲解传授。”

张用直拱手行礼:“遵旨。在下才疏学浅,在先生面前献拙了,就我所知,以最出名的《孙子兵法》而言,重在义理,而非临阵应敌之道,但博古通今者,亦能从中学到为将之要诀。而同时《太公兵法》则较为实际,注重激发士卒民心,注重国力物力调配,注重敌情搜集,注重战时地利等;《司马法》曾传闻多达百余卷,流失很多,以在下所观,该书已残剩仅数篇,其内容首先偏重对国君的仁德道义有要求,其次作战方面,《司马法》讲求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