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
大石转身沉吟道:“李兄弟话虽不错,但这都是你的推测,可有真凭实据?萧奉先固然是大辽眼下之阻碍,但要说他勾结叛贼,我看也不可轻信。再说陛下对他一直宠爱非常,又岂会随便听信一些不实的传言?”李天晟点头道:“耶律兄顾虑的是,所以,我此次到上京就是打算要设法进入萧府。在下不妨直言相告,这本兵书原是我李家所有……因此,也不想萧奉先出卖它,用这样的兵书去祸乱天下,对大辽也好,对大宋也罢,都不该再引起刀兵之灾,祸害各方百姓。”大石听了一惊:“什么?你说是你李家的?你、你是那大唐名将的后人?这……”细细打量了李天晟片刻,摇头叹息半晌又慢慢展露笑意,望着李天晟连连点头。李天晟见他如此,心中也七上八下,见完颜海娜在一旁,微风吹过,眼中却泛起一丝光亮。
大石道:“既然如此,萧大帅眼下让他儿子萧么撒领着西夏回鹘使臣游览义节寺和天雄寺,他嘛……应该是在枢密院代陛下处理政务,准备明日为使臣送行。喏,他的府邸在皇宫外,往东南走,离天雄寺倒也不远,需要多加小心。我带你们去吧,成与不成可就听天由命了。”
萧奉先初为南府宰相,跟着继任为辽国兵马大元帅兼北院枢密使,后加封为兰陵郡王,地位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当今天祚帝顺利登位和稳固朝廷都有莫大功劳,他的府邸占据了皇城东南面最好的位置。
萧府旁边往南山岗边的一处密林中就是皇家寺院天雄寺,为辽太祖晚年所建。当年太祖阿保机和太子耶律倍,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平定辽东渤海部后,特地兴建来供给渤海僧侣居住。太宗耶律德光即位之后进一步扩建殿宇,在寺中大雄宝殿内,专门供奉太祖之父安烈考宣简皇帝遗像。另外,还动用能工巧匠塑造了一尊巨大无比的白衣观音石像,屹立在大殿前的高台之上,面容慈祥安宁,永久地护佑宗室和辽军战无不胜。其实,佛教教义原本只为修己渡人,并无什么保卫一方江山社稷之义。这是唐朝爆发安史之乱之时,李唐宗室推崇密教一派才影响流传的。密教高僧为了拉近与皇室的关系,扩大其宗派地位,特别通过诸多教法仪式宣扬护国、镇国之灵验,例如风靡一时的迎佛骨活动,曾引起儒家文人韩愈之流竭力反对。唐朝之后虽然国力中衰,但其声望和文化影响在周边部族一直长存,不论契丹、靺鞨、高丽、吐蕃、回鹘乃至日本等都不例外,作为靺鞨族出身的渤海人,尤其推崇唐朝的文化和制度,在海东一带尤其鼎盛。因此,当契丹立国以后,也因征服渤海进一步汉化,为日后进军中原找到了某种缓冲。
因天雄寺位于城内的一处高地,而寺内这高十丈有余的观音石像,即便在寺外很远的地方都能望见,由此成为上京的一大奇观。这四周一直十分清幽宁静,丛林茂密,和城西的义节寺遥遥相对。由于今日有萧么撒带领入贡使臣游览,四周全布满左右羽林军把守,一时间到处人来人往,兵丁甲胄鲜明,刀枪寒光四溢,显出少有的紧张气氛。
耶律大石领着李天晟、完颜海娜穿过皇城东横街,绕过天雄寺旁一直朝前,寺门附近都是手持长枪的辽兵把守着大门外,车马旗幡立在远处,迎风飘动。大石回头说:“切忌,不能往正门那边去,你们一会儿要离开的话,记得需绕过天雄寺。时间顶多只有一个时辰,他们很快就会游完出来。我先守在那里,寺门边的大榆树下等你们一个时辰,算是替你们看看风声,要是过了那会儿还不见你们出来,就得看自己的造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