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西夏回鹘进京(1 / 2)

往西不远处,有一栋木制阁楼,古朴威严,那就是著名的“断腕楼”。当年淳钦皇后在太祖阿保机驾崩之后,一度享有军政大权,且一直专门有一支两万人组成的铁骑护卫她,名为“珊属军”。可是,在皇位继承和皇权归属上,淳钦皇后处置失当,一是逼走已经身为太子的大儿子东丹王耶律倍渡海投靠中原的后唐;二是为了平息众人之口,对有非议的皇亲故旧进行整治,轻则撤职,重则诛杀。起初遵照契丹旧俗,以追随侍奉先皇的名义把一些碍事之人陪葬皇陵,果断处置。随后就散布流言造反等借口,受到株连的有创建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品不,祖上对阿保机有救命之恩的耶律铎臻,还有开疆拓土战功卓著的耶律迭里等勋贵大臣。如此残酷手段令众多文武感到胆寒,一些汉官就纷纷效法太子逃走中原。这势必会激发冲突,在一次大会上,被看作举止“奸诈”的原平州刺史赵思温当着满朝文武,太后刚提出要他也“追随先帝”,哪知道这个以骁勇闻名的武夫居然站起来反唇相讥:“先帝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正当众人等着看述律太后承认过往之非的好戏时,她立刻做出了反应,回答说:“儿女幼弱,国家无主,我暂不能相从先帝。”紧接着,她挥动阿保机当年所赠的回鹘金刀,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右手齐腕砍下,镇定自若地命人将这只手送到阿保机棺内代自己“从殉”。不过,经过赵思温的一番举动,虽然最终是二皇子耶律德光登位,但淳钦皇后究竟有所收敛,没有再滥杀无辜。这座“断腕楼”,便是纪念殉葬右腕一事,里面还有辽国第一画师胡瓌之子胡虔根据此事所绘的《义节图》。

大石伫立在断腕楼前,大门紧锁,古朴苍苍的阁楼里面似乎还传来二百年前的壮烈悲风!回首契丹立国之初的血雨腥风,方知国祚艰难。对于当年述律太后的功过,大石自然十分熟悉:“太后辅佐太祖创立我大辽社稷,可谓百年难得一遇的巾帼英豪!”但一想起今时今日的境况,犹如西北的夕阳余晖一般暗淡,又忍不住唏嘘连连,缓缓摇头走开。经过庭院之时,还顺带欣赏一下碑刻和题跋。

来到后院的一处照壁前,这照壁甚是宽阔,边缘时黑色青砖雕刻着汉式花纹,中间却是书写着字迹,大石上前一看,字迹狂乱潦草,有少许地方还显出斑驳来。一边为契丹文,一边为汉文,原来是一篇甚为熟悉的诗文:“晓来雨霁日苍凉,枕帏摇曳西风香。困眠未足正展转,儿童来报今重阳。吟儿苍苍浑塞色,客怀衮衮皆吾乡。敛衾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载空悲伤。正是幽人叹幽独,东邻携酒来茅屋。怜予病窜伶仃愁,自言新酿秋泉曲。凌晨未盥三两卮,旋酌连斟折栏菊。我本清癯酒户低,羁怀开拓何其速。愁肠解结干万重,高谈几笑吟秋风。遥望无何风色好,飘飘渐远尘寰中。渊明笑问斥逐事,谪仙遥指华胥宫。华胥咫尺尚未及,人间万事纷纷空……开杯属酒谢予意,村家不弃来相陪。适遇今年东鄙阜,黍稷馨香栖畎亩。相进斗酒不浃旬,爱君萧散真良友。我酬一语白丈人,解译羁愁感黄耇。请君举盏无言他,与君却唱醉义歌。风云不与世荣别,石火又异人生何。荣利傥来岂苟得,穷通夙定徒奔波。梁冀跋扈德何在,仲尼削迹名终多。古来此事元如是,毕竟思量何怪此。争如终日且开樽,驾酒乘杯醉乡里。醉中佳趣欲告君,至乐无形难说似。泰山载斫为深杯,长河酿酒斟酌之。迷人愁客世无数,呼来稻耳充罚卮。一杯愁思初消铄,两盏迷魂成勿药。尔后连浇三五卮,干愁万恨风蓬落……”大石立在石壁前,顺着那笔走龙蛇的诗文,连连看下来,既欣赏着诗句也欣赏着那书法,嘴里喃喃念叨,不觉轻叹:“寺公大师真是契丹一代俊才,豪情万丈却又深得人间五味,令人叹服。南朝苏东坡的大作在大辽风行多年,这一首《醉义歌》与之相比毫无愧色啊,华胥咫尺尚未及,人间万事纷纷空……风云不与世荣别,石火又异人生何……呵呵……”大石正自默默回味,忽觉一旁有光影闪动,扭头见寺中僧侣撑着灯盏静静地来去,一抬头,原来天色早已暗淡下来。

此时已经入秋,入夜分明可以感到几许寒气。大石深吸一口气,回头往厢房走,一边想到如今身受天祚帝提拔,在大辽日趋衰落的关头,内有奸臣误国,外有各地叛乱,自己应该挺身而出,为国家为民族尽一己之力。但眼下不过是区区林牙,如何能够实现抱负,真正挽狂澜于既倒?那寺公大师是一位世外高人,在大辽还算国富民强之际,就已经看破人生风云变幻,归隐山林古刹,吟诗作画。可如今大辽危机重重,实在无法像寺公大师和义节寺的众位高僧大德一样超然物外,袖手旁观,泰然处之。因为他的肩头有一份一辈子也无法卸掉的重担——太祖皇帝后裔,而大辽就是他自身的血脉!

回想石壁上龙飞凤舞的字迹,大石眼前忽然一片茫然,仿佛那些笔画是大漠里的一阵狂沙,幻化出来一片美丽而不真实的风景,像是中原江南的秀丽山水,是宁静的田野或湖泊,是可以令他梦寐许久的,安宁度日的风光!不一会儿,他感到一阵眩晕!跟着,寺庙里晚钟响起,这才让他清醒过来!他想起自己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