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站在弓月城的城墙之上,见着如同黑云一样涌入城内的突骑施军队,极度绝望地提起长刀。她唇齿微颤,嗫嚅道:“儿不孝,爹爹......”
“大哥,大娘,琳儿要走了......”
“再会了,李玉大哥......”
“王大哥,再会了......”
......
李林不顾北庭都护盖嘉运大将军的阻拦,硬是要前往弓月城。
她对五名西域护卫道:“谢谢各位大哥送我至此,如今我的心愿也算已了,你们可以回去了。”
护卫首领何金城苦笑着说:“大小姐,事已至此,既然你都决定要去弓月城了,那么我们也只好一起跟着你了。”
“可是,很有可能会遇到突骑施啊!我不想连累你们......”李林有些愧疚地道。
“呵呵,武威军营出来的,谁会怕那些戎夷?”
五名护卫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这句话,让李林也不再多言了......
李林又对客舍里的一行大师道别,一行大师听说完了缘由之后,对李林道:“李施主只管做自己心中所想所做之事便可,老衲你自不必担心,我会平安地返回关内的。”
一行大师虽然如此说了,可是李林却依旧不太放心。于是,她临别时简书一信给盖嘉运大将军,让其可以找人护送一行大师回到关内。
等到盖嘉运大将军派人到客舍时,却只有一行大师还在,其他六人已经骑上快马,离开了庭州。
有人护送着一行大师在北庭转了几日之后,便重新返回了长安。
一行回到长安城,居于华严寺再无外出,因为他需要继续撰玄宗钦命他的《大衍历》。而随着李玉等人的西域之行,也成为了他最后一次远游......
一年之后,又是十月,一行大师于自己的卧房中安静地坐化,只留下那本《大衍历》,未有遗书一字。
玄宗闻,悲叹交加,亲自撰塔铭,谥一行“大慧禅师”号......
沙门一行,俗姓张名遂,郯公公瑾之曾孙。年少出家,以聪敏学行,见重于代。玄宗诏于光大殿改撰历经......
李林一行沿着天山北一路西去,逢官驿便只是暂歇换马,可谓是歇马不歇人,日夜兼程。
到了天山北麓的天山军大营之时,李林去找了天山军的将领,将弓月城一事与他说明,将领表示他们早也得知了消息,只是没有盖大将军的指令,并不能发兵驰援。
李林其实也没想着凭借自己并不擅长的言语就能够说通天山军支援弓月城,她只是提醒一下而已,让天山军时刻做准备。
又行了三日之后,至白杨河,护卫首领何金城提议李林,希望可以在官驿暂歇一日,这几天日夜兼程,人困马乏,去弓月城还要数百里。
李林觉得也是,便跟着一众护卫在白杨河边的驿站休息了一日之后,便继续换马上路了。
从庭州出发,一直行了半月之多,李林一行人终于到了可算是大唐真正的漠北孤城。
来到弓月城下,见外城城墙之上守城兵士依旧如往常一样松弛,李林却是一愣。与守城的将士们没说几句之后,便将李林等人放入了城中。李林打马在城中穿行而过,看着民众各个准备武器家伙,而且嘴中大骂守城将领和盖中芥,怨声载道。
来到了守城军营中,李林却见到了两位将领一脸轻松地再讨论诸事。
其中一位面白而稍有须的俊朗将领见到了李林之后,有些诧异地瞧着她。
李林自然也认得出来,这位正是她曾经朝思暮想的盖家的大哥哥--盖中芥。
“盖......盖兄长,我是李琳......”李林对盖中芥说。
盖中芥继续瞪大了眼睛瞧着李林,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什么?你......你可是那凉州李振清大将军家的李......琳?”
李林点了点头,深深地打量了盖中芥一眼,心中却有些遗憾。虽然这位盖中芥大哥现在更加英俊,可是,这身军服穿在他身上,却只是俊,而没有英气。
“你......你怎么回来这里?”盖中芥疑惑地问李林。
李林有些羞赧,却又肯定地说:“我闻听突骑施要发兵攻城,所以特来支援!”
盖中芥又是一愣,随即与另一位年长的将领对视一眼,竟然哈哈大笑了起来。
“可是......真的?你为这个而来的?”盖中芥语气有些轻浮地问李林。
李林又瞧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哎!那你就太多虑了啊!呵呵,我们早就知道突骑施要来了!”
李林回想起刚才见到了城中守备种种,想了想,还是脱口而出一句:“那......那我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