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菜心小肉圆(上)(2 / 3)

食至名归 高楼望月 4512 字 2016-05-26

后正等着儿子呢,之前她便接到消息,是杜少南陪着小太子去仁寿宫向太后请安的。

昨天东宫出的大事,卓皇后已经清楚了,她用心安排的人居然这么不给她长脸,实在让人又惊又气,然而皇上雷厉风行的将东宫的人手全换了,却一点儿也不问她的意见,更让她觉得没脸,唯一的安慰就是皇上让杜少南去陪太子。

杜少南是她的嫡亲表弟,注定是皇后这边的人,这是血缘关系决定的,谁不改变不了!

所以这次卓皇后见到杜少南,比之前哪一回都显得随和亲近:“少南自回京城后,你我姐弟可是今天才见,不过你陪伴太子,我们亲戚就能常常见面了。”

“微臣只怕是没那个福气的……”杜少南苦笑。

“怎么了?”卓皇后也是一怔。

于是杜少南又把对林太后说的话重复一遍。

“……舅母她不至于吧……”卓皇后这话自己说的都没底气。

杜少南也就不用再说什么了。

这两边请完安,李慕也下早朝了,杜少南又带着小太子来御书房报到,巧的是御书房这回被皇上留下商量国事的大臣里。就有胡夫人的亲伯父,现任的礼部尚书。

胡尚书见了杜少南也比平常亲切一点,显然他就算不完全了解东宫发生的事,也至少知道林微被逐。太子的伴读换了人。

趁着别人的注意力都在太子身上,杜少南靠近胡尚书,小声说道:“我娘不屑雨箫提携我,她极可能会闹的……”

胡尚书也是一怔,然后脸色就不自然了。

李慕还不清楚这些。他见到杜少南倒是挺高兴:“少南今天倒是来得挺早。”

“臣能得皇上的信任照顾太子,是臣的福气,老实说,臣昨晚一夜都没睡着,就在想着怎么让太子的劳逸结合,学习好,还要吃好玩好。”杜少南恭敬的回答。

“哦?”李慕来了兴趣。

不过还没等皇帝问杜少南,一边有位大臣就很严肃很严肃的上前:“皇上,太子乃国之未来,身负重任。当努力勤勉上进,为天下孩童做出榜样才是,如果让天下人听闻太子贪玩,这让百姓如何教育自家的子女?”

他一句话对方能提升到天下榜样的高度?杜少南看看这人,任江东学政才回京的高大人,他自问没得罪此人的。

“高大人的意思是,太子只能学习不能干别的?是不是干脆连吃饭休息也省了,每天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杜少南才不惧对上任何人。

高大人一怔,他当然不能说不让太子吃饭休息了,“勤奋好学有错吗?”难道非要向杜家这个。快二十岁还没有功名才行?

“劳逸结合有错吗?我倒是想问问,高大人您是进士出身,您读书一定是刻苦的了,可您能否告诉我。您知不知道蝗虫长什么样?蝗虫的天敌主要是哪些鸟儿,这些鸟儿现存有多少?您知不知道大麦和小麦有什么区别?稻谷怎么脱壳?如果大旱了种什么庄稼才能最快成活?地涝了又该种什么庄稼?你要是遇上刺客向你捅刀子,你本能的应该避开哪几处要害?”

杜少南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出来,高大人脸一阵红一阵青的,能只把读书奉为上品的书呆子,他能了解这些才怪?

李慕含笑听着。小时候胡尚书也是只教他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让他了解世事的是他的亲舅舅,更是林国舅教他应急的招式,让他有自保的本事。

这些内情杜少南远比高大人清楚,所以他说完高大人又对李慕说道:“皇上您是知道前科方状元会武的,方状元虽然称不上是武林高手,也不可能去考武状元,但足以让晓竹保持精力充沛的参加科举,皇上可知贡院有多少举子是自己走进去被人抬出来的,又有多少人好不容易熬完三天,出来就吐血的。”

科举选材是大事,李慕也严肃起来:“少南说的你们可都听见了?可是真有其事?”

当然有,能入内阁的哪个不是科举出身的,他们当年无论是寒门学子还是富N代,都一样在贡院死里逃生过,可承认又如何,还能改掉科举选士的规矩?

李慕其实也知道考试是件很残酷的事情,他之前曾微服去贡院门口看过,那些举子的确不容易,但科举选士的规矩皇帝就能改,改了之后又能换什么办法为国家招揽人才?

高大人也知道这事等于进了死胡同,所以有意问杜少南:“杜少爷对此事如此侃侃而谈,想必是有不一样的见解吧?”

“我刚才不是已经说了,别人出来最轻的也东倒西歪,晓竹却第二天就能和我们上街喝酒去,这就足够说明方家用来教子的方式有可取之处,学文的同时还学武,头脑聪明身体又健康,两全其美不好吗?”杜少南觉得自己还是挺低调的,他还没向古人贯彻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呢。

高大人的嘴角不由得抽了抽:“方家是言官……”他们家那张嘴不知得罪人了多少人,不习武能行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