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抬起右手在两人中间一斩,随之道:“开始。”做完后,他几个起落退到了远处。
擂台的中央,只剩下辛门与孙正相对而立,两人之间相隔四米。四米的距离很短,对于他们这个层次的武者来说,可以瞬间攻击到对方。
孙正先一步动作,他全身一使劲力,随之拉开架势,站了一个马步桩。
武者之间的较量,由“起手式”开始。
起手式不仅代表了武学流派和个人的风格,也是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更有利于接下来出招的准备动作。一个好的、合适的起手式很重要,能帮你减少破绽、取得先机、更具有优势,它很可能影响一场比试或战斗的输赢。其中的学问很大,样式也很多,不过大致可以分为攻、防、游走观望三个类型。
马步桩是练习外功的基础,在打斗中使用,更善于防守。孙正使用它,不但是因为自身的武功偏重于守,还因他对辛门的武功知之甚少,为了减少破绽,采取守势更有利于他。
他不了解辛门,辛门却了解他。
网络上有关于各个赤紫星武道会的武者的详细介绍,和比武录像,出于习惯,辛门认真了解了一番。他发现,这些参赛的武者没有内力达到大圆满的武者,而且也没有很高明的武功,也就是说,这里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他。而现在的对手——孙正,更不是他的对手。
孙正的武功是横练一类,招式偏重防守,内功运用也只是防护一道,虽然他的拳法攻击也颇具刁钻犀利之法,但还挨不到辛门的身体。
这样一个乌龟壳,辛门有很多手段打破它。
不过,他既然摆出了请教的姿态,辛门不吝于提点他一下,而且妻子也嘱咐过他要引人注目一些。
脚下一蹬地,辛门降低了身法和出拳的速度,向孙正攻去。
“来了!”
孙正一激灵,摆好防守的姿态。他只见辛门的身法和拳速完全在自己可以反应过来的程度,自然知道了辛门的意思,不由心生感激。见辛门攻击上来,他提起心神,施展开全身解数应对起来。
辛门完全是以招法套路,来攻击孙正的招式防守的弱点,没有使用其他的手段,不过就这样,孙正应付起来也渐渐吃力。
辛门学过的招法套路有很多,这都是辛家几百年积累的武功,但辛家的根本武学不是这些,辛家赖以生存的根本武学是内家拳——意拳。所谓意拳,无固定招法和拳法套路,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
不过,要达到以意念引导动作的境界,和动作是否具有效用,很难!其中所需要的一种修行的方法,就是必须涉猎极广,然后从各种武学中提炼优秀的、适合自己的部分,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辛门用的这些招法套路,都是具备辛家收录资格的武功,相比于这里的武功,显然高妙了不少,而且再加上辛门优秀的武学素养,使用起来完全发挥出了它们应有的优点与威力。
擂台之外,人们只见辛门莫名降下了速度后,一会儿使用拳法,一会儿使用腿法;一会儿指法,一会儿掌法,一会儿擒拿;要么刚猛无俦,要么身如摆柳,要么攻守兼备;犹如穿花蝴蝶,犹如疾风骤雨,犹如惊涛拍岸······这些武功他们都没见过,但从艰难应付的孙正身上可见,它们一定是好功夫。
观众席上的人们不由再次震惊,再次惊叹;那些武者们的眼中更是异彩连连,口中惊呼不绝。
孙正早已没有招架之力,而且辛门的出手力量并没有留力,即使他有一身横练的筋骨,也痛彻骨髓。
辛门的打击似乎无处不在,给他的压力绝无仅有,让他早已将自身的武学运用到了极致。但这压力并没有一直增大,从而将他压垮,而是始终保留在了他能承受的极限,让他不断在极限中支撑下去。
因为武者的身体素质极好,体力悠长,所以一般在没有遭到致命打击、弱点打击和特殊武功削弱的情况下,可以战斗极长的时间。
不过辛门显然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陪孙正一直打下去,现在他已经达到了目的,足够得引人注目了。
这一拳,辛门用了真正实力,他的右拳在极短的距离下,瞬间加速到超越音速,向前击去,又猛然在孙正身体前停下,一声空爆声响起后,将双手交叉横挡于身前的孙正震飞出去,随后收招敛息,默然站立。
孙正在受到这股巨力之后,身体彻底脱离控制,随着气浪的冲击张开身体,以抛物线的轨迹,抛落在十米之外。
郭老目瞪口呆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飞快来到孙正身边,试了试他的脉搏后,松了口气。
孙正没有大碍,迷瞪了一会儿后就回过神来。现在他的身体上满是青紫的外伤,疼痛难忍,不过他还是支撑着站了起来,随着郭老走到辛门身边。
“孙正,你可认输?”
“是!”孙正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