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天存变数(2 / 4)

窃世乱国 鹿元郡太守 6003 字 2017-06-02

“我马上还要去工部,今天朝议要把今年水利的银子也要拨到曲沃去,各方都要协调一下,听说鹿安那边为了这笔银子,已经上了好几道奏折了。”

“为什么那笔银子也要动?”公主不解的问道。

“天下初定,这银子自然不够花了。”驸马放开公主,从桌上拿了几张图纸,又盯着那木头模型看了一眼,“可别让小汉川给我毁了,好不容易让工匠按着图纸搭起来的。”

公主应了一声,二人牵着手走到外面。公主将驸马送上了轿子,自己则往屋里走,她着急召见家里的管家,问问家里的情况,她几个月不在家,一直担心家里的开支用度和小汉川的学业。她很担心小汉川,小汉川几乎每个月都要换个师傅,他天性顽皮,不服管教,对圣贤毫无兴趣,每天就只会拿着棍子当马,追着下人满世界跑,他今年九岁了,可诗书礼仪却什么都不知道,除了会识字外,和市井小孩无任何差别。

公主刚喊了下人叫管家来,她的公共,兵部尚书邓士奇的轿子便落了地,他缓缓的从轿子里走出来,下人将他扶进门,他看到公主,先行了礼,公主也喊了声父亲,二人客套了一番,就把邓士奇迎了进去。

“父亲来晚了一步,夫君刚去了工部。”公主抱歉道。

“不碍事,老夫在路上看到了,”邓士奇接过公主递来的茶,轻轻点了一口,“公主,这楼城怎样了?”

“父亲恕罪,父亲管着兵部,儿媳实在应该先去兵部禀报的,”说着便叫了下人去房里把她的盒子拿来,“儿媳已经写好了禀报的奏折,想着明天一早让夫君带给您老,不想您今日便来了。”

“不妨事,”邓士奇笑道,“只要楼城无事,早晚禀报都没关系。”

邓士奇又喝了一口茶,面色变得有些凝重。

“公主,听说兴平攻下后,您还去过?”邓士奇压低声音问道。

公主心下一沉,喉咙里像是塞满了石头。

“父亲,这,儿媳是有要事。”

邓士奇看了一眼公主,他咳嗽了一声。下人把盒子拿来,公主从里面拿出奏折递给了邓士奇,他打开匆匆看了一眼,便收了起来。

“公主,老夫知道,您是去收楼城的兵了吧。”邓士奇问道,“魏将军的折子我看过了,他说死了不少新征的士兵,可老夫看了阵亡的名单,几乎都是晋国士兵。台城的守军又报告说公主回楼城时手里多出不少人,这还不一目了然吗?”

“真是瞒不过父亲的眼睛,”公主不好意思的说道,“儿媳只想少些事端,那五千人是魏将军偷偷换过去的,如果让朝廷知道了怪罪下来,恐怕对陈国的局势不利,思来想去,儿媳只能这么做了。”

邓士奇点点头,但并未怪罪。他停了停,听见了小汉川喊叫的声音。

“今天碰见了国子监的吴师傅,”邓士奇听着小汉川的声音,“他说王上要把小汉川送进国子监,老师便是这吴师傅。”

公主一脸惊讶,她知道这吴师傅的来历。吴师傅一家,从曾祖父开始就一直为储君做老师,多年来一直没有变过,吴师傅至今在国子监尚未教授一位学生,这次魏王的决定多少让她有些意外。

“下次本宫进宫,一定要多谢父王的恩典,”公主开心的笑了,这是她回来后第一次笑的那么透彻,“小汉川能有个好老师,我这做娘的也就放心了。”

邓士奇也点点头,虽然看着公主,可眼睛并无任何神情,一直想着什么事情。

“公主,这次给小汉川找吴师傅,老夫觉得,还是看在公主守楼城的份上。”邓士奇说道。

公主止住了笑,想起梳头时与小媛说的话。

“父亲,您这一说,本宫却是笑不起来的,”公主伤心的说道,“当年这哪国的公主可都没像我这般整日待在军营,帮着料理军中事务,战时还要领兵的。说我是个女人,可我什么女人的活都做不来。”

公主叹息着,握了握左手的镯子,那镯子是驸马在小汉川出生后没多久送给她的,那时公主刚生产完,还略微有些胖,多年的劳累过后,这镯子倒有些大了。

“公主,您这镯子有些大了。”邓士奇说道。

“不大,夫君送的,便都是合适的。”公主放下袖子。

“是啊,”邓士奇点头道,“戴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怎会觉得大。”

公主没明白邓士奇的意思,他喝了一口茶,拍了拍桌子。

“说正经事吧,公主,老夫这次来,不会别的,只为我这个儿子。”

“夫君如何?”公主发问道。

“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往后便是看邓祎的了,可他现在还只是个工部的侍郎,离尚书还有十万八千里,我怕等我离了兵部后,他也在那个位子上坐不久,”邓士奇连连摇头,“我这个儿子,我知道,醉心于那些修缮之事,对官场之事可是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