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神器坠落(1 / 2)

俗人天道 俗人天作 2176 字 2017-06-01

上古年间,天神无数,天道造就神兵万把。神兵天道,天神被屠。神兵坠落,引起神魔大战,生灵涂炭,世间千年不得安宁。为平复战乱,天帝决定重振三界,降下封天印,封天印再次出世,弥离天又是一场大战,天帝持封天印在阴山之巅大战魔皇天音魄,最后却是两败俱伤,封天印落入万丈冰泉之中,谁也没有得到。魔皇因伤势太重,将其魂魄一分为五,分别置于天魔石中。

后世传闻魔石一现,天下必乱。魔皇功力深厚,得魔石之一便有魔皇两层功力,世间妖魔争先寻找天魔石,却无寻得之人。而封天印之中另外隐藏有来自其他神秘世界之终极力量,但封天印坠入冰泉之中,冰泉乃阴山之主脉,寒气逼人,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便是天帝也无法寻回无上之法器,阴山之威可见一斑。

又是千年,天帝派遣天神四方寻找太虚神甲,要取回三界之尊法器封天印必须得以太虚神甲相助,方能进出阴山而无恙。太虚神甲,十大神器之首,是盘古始祖开天辟地之时以天地的胎膜所制,也是世上唯一一件能抵挡阴山之寒气的神器。

相传,当年盘古始祖开天辟地之时,一斧裂天地,清气升为天,浊气坠而成地,在清浊之间则是玄黄一片。天地虽裂,但盘古始祖却发现巨斧竟被一物所缠,神斧不仅无法将其毁坏,更被缠于其中,无法拔出,于是神斧便在混沌渐开的天地之中横放了三百年。盘古始祖在三百年后再取神斧之时,却发现斧头之上包裹着一玄色皮膜,呈玄黄之质,耀日月之光华,灵气四溢。

拔回神斧,那皮膜则若霓虹般飘落,盘古始祖这才恍悟昔日便是这东西在混沌之中缠住了神斧,但它经历了无数风雨雷电的洗礼,在日月下暴露了三百年,这才逐渐干燥成皮,使神斧得以松脱。盘古始祖后来花了数百年的时间,将之缝为一件奇衣,这便是后来的太虚神甲。也正因太虚神甲乃是天地之轴,是以被列为十大神器之首,排在开天斧之上。

轩辕黄帝就曾经用它挡住天魔罗修绝的致命一击。在涿鹿之战后,此甲就由轩辕存封起来,后传给了其孙帝颛顼。但颛顼在位之时太虚神甲被窃,后来杳无音信。因太虚神甲是轩辕帝所封,必须由轩辕帝之血方能解封,帝在世之时,留其血,封于藏之位。藏,乃是空间存储法器,一藏十开,便有十个空间,一个空间可封存十滴血,轩辕帝担心后世子孙被其他势力所迫,故留有九藏于世间,分别由百氏部落最强大的首领所掌,后献于天帝。帝之血,蕴含能量之大,非一般人能左右其势。帝之威,可动四海,封天地。

太虚被盗,此乃大事,各族首领互相猜忌,皆知神甲之威世间无可攻之物,导致后来大战不断。百氏族领便派遣人马四处寻找太虚的下落,寻找数十年无果,也未曾见过太虚出世。后来便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后世流传:“神兵太虚,强者非攻。叱咤混沌,践踏虚空”。

天帝派人寻太虚以进阴山,欲取封天印以战魔皇。自从天魔石洒落世间之后,再无音信,无数妖魔皆妄想以魔皇之魄加于己身,无奈魔皇之造化无人可得。天魔石散落世间之后便每日吸取天地之精,日月之华,魔皇借此修复损伤的灵魂。天魔石蕴含大量魔皇精气,藏于天地之间。

阴山乃是三界之中寒气最盛之处,阴山支脉包括天狼山,大青山,苏木山,天童山以及洛神山,其五支脉环主脉而生,支脉与主脉之间以河道为界,此河名为阳水,阴阳汇聚之处有息壤相隔。据说,此乃盘古始祖开天后第一处仙地,亦是绝地,盘古始祖将天帝间所有阴气聚于一地,为了抑制阴气扰乱世间秩序,又从天外引来阳水,借息壤以隔绝阴阳之气。当初盘古始祖将封印此极寒之地的阵法融于支脉之中,用于封印阴山之气外泄。

三界神器封天印落入阴山冰泉之中,三尺之内,阴气不敢进,封天印可封印天地,更何况这区区阴寒之地,魔皇能用手段将封天印脱于天帝之手,魔皇之威可见一斑。

神魔大战前三千年,魔皇天音魄曾持开天斧打上天庭,与诸多天神对战,一袭白衣,黑羽加身,手持神斧。十万天神以天道神兵对之,不敌而退。开天斧乃是盘古大帝开天辟地之神器,天道神兵虽强,但不敌开天斧之神威。遂天帝派遣天王以玲珑塔将魔皇收入其中,魔皇何等修为,与洪荒天帝齐高,岂是区区玲珑塔可困之,持神斧破宝塔于一瞬,天王遭到反噬修为大降,被天帝所救。

天帝与魔皇一战,以封天印封印虚空,避免死伤无辜,大战持续百年之久。在天帝执掌下的封天印会削减魔皇之修为,此消彼长间,魔皇不敌,以神斧裂虚空,与天帝在虚空混沌中大战,最终魔皇借神兵逃遁。

魔皇修养之后便发动神魔大战,此次大战意指天帝之宝座,控三界于掌内。天道神兵从天而降,世间再无宁日,天帝迫与魔皇再战,魔皇知晓封天印的可怕,便借用盘古幡制宜封天印,与天帝在阴山之巅大战,谁知盘古幡在阴山之上像是有灵一般,将封天印打下阴山,天帝无封天印实力大降,用千万年修为换得与魔皇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