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金兵正盛势破竹(1 / 3)

大金国皇帝阿骨打骑一匹黑马站在辽上京城外一片矮坡前,看着金兵潮涌般冲向上京城。每战必亲临战场,这是阿骨打给自己立下的规矩,这也是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

宋朝使者赵良嗣骑一匹灰马站在离阿骨打不远的地方,伸一只手在眉眼的上方遮挡着头上5月强烈的阳光,看着金兵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身影感叹不已。

来往如穿梭的金兵探马不断来向阿骨打禀报战况。从早晨进攻到临近中午,金兵已攻破上京外城墙,势如破竹,只在攻打皇城的时候受到了阻碍。

阿骨打询问身边宗翰:“守城的辽将是哪一个?”

宗翰说:“上京留守挞不野。”

阿骨打说:“萧兀纳已死,其余辽将都是些酒囊饭袋,不足虑。”

阿骨打说完催马向前,一直来到攻城的最前沿。宗翰跟在后边担心地劝说:“皇上,小心箭矢!”

辽上京是大辽国建筑最早的都城。大辽神册三年(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任命礼部尚书康默记为版筑使,在西楼故地建皇都辽上京。上京城周长27里,城墙高二丈。分南北二城。北边的叫皇城,南边的叫汉城,皇、汉两城呈“日”字形排列。皇城,是皇上及王公贵族居住的地方。汉城,居住着汉人及管理汉人事务的官员。

阿骨打策马来到辽上京皇城东安门外,攻城的金兵身冒城上像雨一样倾泄而下的滚木箭石冲到城门跟前,用一辆专门冲撞城门用的铁车撞击城门。阿骨打打量着城门楼上高高飘扬的契丹军旗,伸手从宗翰手里接过一张铁弓,箭上弦,瞄准契丹军旗用力拉开弓,一箭射过去,悬挂契丹军旗的绳索被射断,契丹军旗随着一阵风飘落下来。

皇上亲临战场,箭射敌人军旗,金兵受到鼓舞,拼死用命攻城。终于在下午的时候,将皇城攻破,留守挞不野出城投降。

阿骨打带着赵良嗣骑马入皇城,路过金銮殿,当晚在延和楼摆下酒宴庆贺胜利。阿骨打劝赵良嗣喝酒说:“朕听说赵大人曾经是辽国人?”

赵良嗣说:“是啊!我原是汉人,名叫马植,世代在南京析津府经商。我祖上是被契丹人掠来的,我本人也被辽朝的贪腐弊政害苦了。后来气愤不过,才举家投了宋朝。”

阿骨打说:“天祚帝天生不会做皇帝,命运却把他推到皇位上,他自己受罪,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也都跟着他沾光啊!今天观看我大金国将士攻打辽上京,赵大人有什么感想?”

赵良嗣叹息说:“看到故国在硝烟战火中受到催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一想,成败荣辱是天数,不是人力可以挽救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当时还在马上吟诗一首……”

阿骨打笑说:“是吗?吟出来让大伙听听!”

赵良嗣饮尽一杯酒,站起来说:“‘看辽上京为金人所破’:建国旧碑胡日暗,兴王故地野风干。回头笑向王公子,骑马随军上五銮。”

阿骨打及在场的金朝文武臣僚听后都默然一会儿,阿骨打突然仰天大笑说:“好诗,好诗呀!‘回头笑向王公子,骑马随军上五銮。’人就是这样,很多事并不遂你的愿,可也没办法,只能坦然面对!”

众人都举杯与赵良嗣碰杯,祝贺他诗写得好。宗翰喝得有点儿高,说:“赵大人这么有诗才,投宋朝干什么,干脆来我大金国得了。宋朝给你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的官儿,我们朝廷上的官儿任你挑,怎样?”

赵良嗣淡然一笑说:“良嗣弃辽投宋,是回归故国,不是背叛。若再转而投金,岂不成反复无常的小人!”

阿骨打笑说:“宗翰醉言,赵大人不要见怪。这次赵大人奉宋朝天子之命来我朝,是为金、宋夹攻辽国而来,不知道宋朝天子怎么看待这件事儿。上次与宋使马政订下的夹攻辽军的‘海上之盟’,我军已攻下上京,下一步就是中京和广平淀,宋军却一直按兵不动,不知是什么意思!”

赵良嗣说:“我朝已派童贯总督20万大军兵临燕京城外。种师道率兵10万出白沟,辛兴宗率兵10万出范村。只待贵朝攻打中京,我军必攻幽、燕之地!”

阿骨打笑说:“今天说几句酒话,请赵大人别介意。种师道、辛兴宗这两个人怎样朕不清楚,宋廷命童贯总督20万大军攻打南京,却是所用非人啊!童贯这个人朕知道,他包藏祸心、言过其实、好大喜功、不懂兵策、不知进退、文过饰非。早年他出使辽国,就曾经闹出过不少笑话,让契丹人讥笑宋朝没人了,派这么个半吊子任使臣……建议贵朝还是换个挂帅之人吧!辽南京留守耶律淳不足虑,他手下的耶律大石、萧幹二将不是等闲之辈,一旦贵朝进攻失败,贵国朝廷内外一片和谈之声,宋帝坚持不住,再与辽朝搞什么和谈,那咱们可就前功尽弃了。实话说,虽然我国在战场上屡败辽军,攻城掠地,却也希望早日结束这场战争。让国力有所恢复,让百姓休养生息!”

赵良嗣说:“陛下请放心,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