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路见不平(1 / 2)

道春秋 奇峰阳 3143 字 2017-06-01

日子倒是如常而过,只是第二日扁鹊继续在百药林运功打坐,没有出门,秋水不知缘由,也是不疑。

这一日吃过晚饭,秋水看扁鹊心情不错,她也觉自己状态良好,对扁鹊说道:“先生,能不能和您商量个事?”

“嗯?”

“每日看书看得我头都大了,我想换换脑子。”

“呵呵,怎么?书不好看?”

“也不是书不好看,凡事做得久了也觉得累,对我我这伤势恢复不好嘛。”

“拐弯抹角的,心里又打什么鬼主意。”这些日子以来,扁鹊时不时就对她看书的内容指点一二,发现她聪明伶俐,一点就通,也是心中喜爱。

“你看这样好不好?你瞧我的脚伤都好得差不多了。”说着还弹了弹左脚,极力证明能跑能跳。看着扁鹊微笑不语,她急切的补充道:“你带我出去,我就紧跟着你,绝不给你添麻烦!”

扁鹊微笑看着她,心中若有所思,说道:“明日卯时,如你能醒来,就跟来吧。”秋水高兴的转了一圈道:“多谢先生!”随后轻快的开始收拾碗筷,口中还哼着奇怪的小曲。

翌日卯时,天角刚刚露出鱼肚白,这幽静的百药林中弥漫着一股青草泥土的香味。这一老一少出了屋子,往北面沿着林中小径蜿蜒而行。

秋水背着药筐,紧紧跟在扁鹊身后,不时被早间的晨风吹得浑身激灵。扁鹊背后好像老是长有眼睛,调侃道:“这初秋气爽,虽清晨气冷,但春捂秋冻,百病不碰,对你的伤亦有好处。”

“早知道这么冷,我就加些衣服了。”她看了看自己这一身单薄的雪白衣衫,口中咕噜道。扁鹊笑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秋水不解其意道:“我又不是鱼,自什么知。对了,这地方是哪里?”

扁鹊笑道:“此地秦国与犬戎境内交界一处小村名叫栎阳村。我这住处在村外百药林中,甚多草药可寻,今日我带你去寻些宁心静气之草,试试缓解你那神思伤怀的怪病。”

原来这个地方就叫栎阳,当然在百年之后,却被定为秦国国都,只是现在这处地方荒凉,人烟稀少,村中只有数十户人家,加之近年来秦国与犬戎之间连连兵戎相见,这村中数十户逃得逃,走的走,只剩下寥寥十来户而已了。不过好在这个地方暂为三不管,由于人丁稀少,秦国也不设郡县,犬戎也不理不睬,此处人家除了偶受战乱之苦外,倒是免了繁重的赋役之灾,因此虽然逃走许多人家,这留下的倒是铁了心留在村中,生活收成不错之时,反而较之其他地域好过一些。

秋水想出门之时那些林木之中果然长了好些草药,怪不得叫百药林。她见这里山清水秀,那田地一块接着一块无边无际。又见那田间麦浪滚滚,间或瓜果满地,不禁感叹道:“真是一个好地方!”

扁鹊笑道:“虽然西北干旱,可这处地方被骊山所荫,渭水所泽,倒是潮湿易种,粮食一年两季,常有中原地区没有的植物草药。因此老夫定居百药林,在此采些珍奇药材。”

这初秋季节,正是麦地里抢收之时,一抢收成时令,二来犬戎秦国随时交战,说不准军队由此而过就要劫掠一番,农家人越早抢收一天越是安全。那田地间不时见到农家之人三五成群手中割稻,口中唱着山歌,人虽不多,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甚是和谐。

两人在这田间小径上蜿蜒行走,那些农家人见两人走过,都是亲热打着招呼:“扁鹊先生,又要出去采药了哟。”扁鹊均是点头友善回应。

秋水心想原来扁鹊在这个地方有如此威望,定是因为他平时医术高明,又常给这些农家人治病看伤的缘故。

此时另一条田埂由远至近又有两人行了过来。其中走在前面那人是个年轻少年,他身穿水白色锦衣、头戴一片毡巾,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倒是一番风神俊朗。只是见他眉头紧锁,脸显风尘之色,有些心不在焉,脚下又行得急匆匆的。他身后跟着一名仆从,大约五十来岁,谨慎在后面跟着。

秋水心想这田里乡间有如此穿着的少年,定是哪家地主商贾少爷。果然那身后仆人急道:“少爷你慢点走,小心路上坎坷。”那仆从话音未落,前方少年就脚下不慎,跘到田埂上一捆刚割下的麦杆,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摔了一跤。那少年心中恼怒,将那捆麦秆狠狠的踢开。

那捆稻杆被他一踢,轱辘一滚落到水田泥水中,遂又溅起泥水,落在那少年水白的衣衫上。那田里泥水浑浊,在他白衣上溅出点点泥浆。

那少年本就心情不佳,此时更是愠怒,指着田间一农汉怒道:“你们这些野民皂隶,总是如此不懂礼仪,将这些破物什乱摆在路上,挡人行走实在可恨!”

那农家汉子见这少年衣冠周正,正是村中那唯一大户家的少爷,哪敢去惹,口中连连道歉:“对不住对不住,鲍少爷你不要生气,我喊婆娘来把整脏的袍子洗一下。”

此村中农人实则秦人及戎人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