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流落青楼(2 / 2)

唐时归 长迷 2731 字 2017-06-17

洛水旁的菊园开诗会,大家都可前往,之前洛川诗社的郑公子就曾邀小女子前去献艺,陆公子饱学,不知陆公子愿意去吗?”

诗会啊,听起来很有意思的感觉。

其实中国古代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诗歌的文学,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学上会像中国这么重视诗歌,孔夫子曾经总结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诗可以激发情志、观察社会、结交朋友,怨刺不平,近可侍奉父母,远可侍奉君王,还可以认识不少鸟兽草木的名字,正是这番话,将中国诗词的地位推向了一个高峰。

大唐是诗的国度,文人为了交流文学,甚至是结交人脉,就聚集在一起结成了社团,形成了为后世所熟知的诗社,例如相山诗社、豫章诗社等,诗社的成立对后来诸多的文学流派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然而初唐时期的诗社寥寥无几,并不像中晚唐时期那么繁荣兴旺,这个洛川诗社倒是勾起了陆绩的好奇心。

说实话,陆绩很感兴趣,但他还是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那长孙孝政和王献海他们,是不是也是这个诗社的成员啊?”

花七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过来,然后轻轻点头。

其实陆绩早就猜到了,即便是在洛阳,可毕竟也是在古代,教育条件不发达,门阀世族霸占着绝大部分的教育资源,文人的圈子根本就没有多大,长孙孝政号称才子,怎么可能不参加这个诗社呢?

陆绩也点了点头,笑着道:“那似乎就没什么参加的必要了,中秋佳节,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里赏月,吃月饼吧?”

月饼?

花七疑惑地问道:“陆公子,何谓月饼?”

陆绩懊恼地一拍脑袋,现在说话都不怎么经过大脑了,月饼可是在宋朝才在民间流行开来的。

“呃……是向月亮那样圆的圆饼,用面粉和鸡蛋和好面,里面包些豆沙、芝麻之类的东西,然后拿火烤成饼就行了,是我家乡的一种吃食。”陆绩用手费力的比划解释着。

“洛阳有这种吃食嘛?我怎么从未听说过呢?”花七好奇地问道。

陆绩愕然,对哦,“自己”现在好像就是洛阳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