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画(1 / 2)

昆仑神踪 谜天大圣 2746 字 2017-08-23

“你忘了?那些笑尸?他们穿的都是灰色的衣裳?”

秦思诚这么一说我算明白了,难道这些屏风记载的是当年发生在这儿的故事?

我又跟着秦思诚的目光来到第二幅画前,这幅画里更是人山人海,漫山遍野。看图景,倒像是在山上开凿洞穴,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开凿洞穴的人大多都是着灰衣服,难道他们是奴隶或者劳工之类的?

接着来到第三幅画,是一群人手持火把透过崖壁上的洞窟俯瞰一片未知而巨大的空间,这整幅画,主要着墨点正是那被黑暗所笼罩的深渊,足足占据了整幅画的四分之一,而且从画上并没有描摹出深渊的边际,更像是一片不规则的黑影,看来极其幽深神秘。我心中一紧,这不就是下面吗?

“看来,古人是先在山体外部打洞开凿进来的,不想竟发现了这个天然空洞。”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已经开始打鼓,我不知道为什么古人会把这些事画在石屏上,总之,这个发现对他们来说一定很重要,而看这些画的叙事风格,我竟隐隐有种看连环画的感觉。

我迫不及待地又去看下一幅画,这幅画上的人大多都进到了山体内部,这时我特别注意到画中有几个黑影影影绰绰地伫立在深渊旁边,似在俯瞰,又像是在沉思,之所以一眼就觉得特别,是因为我发现整幅画中的其他人都呈跪拜状,不知道是在拜这几个黑影还是深渊。

“这几个黑影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之前的画里没有出现过?”我问秦思诚道。

秦思诚没有回答,而是直接带我去看下一幅画:“你看,在这幅画中,所有人都以金色着色,只有这几个黑影和深渊不变,这足以说明,这几个黑影和深渊一定存在某种关联。”

果然,我们又移步下一道屏风,只见到这些古人竟陆陆续续地往深渊深处爬去,唯有那几个黑影,还是站在原地,隐隐约约,似乎和深渊融为一体,其中一个黑影,还伸出手作指导状,看样子是在指挥其他人往下攀爬,这足够说明,这几个黑影就是以黑色着色的人,而且还是这支队伍中最核心的几个人,那么,他们会是什么人?为什么会穿成黑色?

这时薛博士也上来了,兀自拿出考古相机记录起来,看上去十分落寞,一点也找不回曾经的意气风发。我们心知失去小楚的打击对他最大,所以也有意等着他为我们解读这些壁画,毕竟人家才是专业的。

终于等到薛博士记录到这幅壁画时,秦思诚不失时机地要去给薛博士帮忙,却被他善意地拒绝。不过薛博士也不是书呆子,当即给我们讲起来,这几个黑影一点也不奇怪,只不过更加证明了这处遗迹和夏朝的关联。

我心说这知识分子就是知识分子,一幅画就能看出这么多东西,忙让薛博士给我们解读起来,只要薛博士一进入学术状态,还真是忘我的可敬,就连林非和秃鹰都凑过来默默地跟着他。

据薛博士所说,在我国历史上,尚黑的朝代并不少见,其中就包括我们最为熟知的秦朝,可以说,越往上古,黑色就越显尊贵,一直到汉朝以后,黑色才渐渐让位于红色。而极少人知的是,夏朝更是以黑色为国色,这《易经》所说天玄地黄,玄色其实就是黑色,更足以佐证,夏朝对黑色的尊奉已经远远超出了礼的范畴,甚至达到了一种宗教狂热似的崇拜。

据传说,大禹在治水的时候,曾无意中获得一块黑色玉珪,上书:延喜玉受,德天锡佩。因此才有了天赐玄珪,大夏乃成之说,足见夏人对玄色有多么的敬畏,甚至认为黑色蕴含着一种神秘的力量。直到今天,夏人的一些后裔仍然沿用着以黑为美的习俗,即使是新人结婚时,都是用的黑色喜字。

那么毫无疑问,画中的那几个黑影,一定是这支队伍的领导阶层。

正当我们万分疑惑这些古人的目的时,下一幅画出现了第一个转折,只见,一些白色的气体开始从深渊里冒出,将黑色的深渊变成了纯粹的白色,画中接触到白雾的人无一幸免地坠落深渊,第一批深渊探险队就这么全军覆没,剩下的人不得不朝洞穴深处躲避,然而,画中那几个黑影仍然岿然不动,甚至连站立的姿势都不曾改变。

我们看后无不觉得头脑发晕,还是我先说道:“这些白雾莫不是我们在地狱之门那发生过的场景?”

“应该是,这只能说明,这些深渊下面可能真是相通的,那些苏联人的发现,看来确实存在一些合理性,可这里面最奇怪的是,古人是怎么发现这里的?难道他们不远千里就是为了探索深渊?可那些白雾究竟是哪来的?”

“还有,这几个黑色的人,为什么白雾对他们来说对他们毫无作用?”

“或许只是一种对首领的美化,毕竟没有哪个首领愿意看到自己的狼狈相被永远铭刻吧?”林非说着就让薛博士赶紧看下一幅画。

下一幅画最为奇诡,因为画中的人们不再往深渊内攀爬,而是开始修建龙楼,并且在崖壁上开凿栈道,而在龙楼之上,古人不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