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府行省兼安抚大使刘整是一个会审时度势的人,他很快就明白了现状。
在金末时,他会毅然从一个金国人转变成一个大宋人;在大宋末年,他会毅然从一个大宋人转变成一个鞑靼强盗集团的人,他靠的就是这种能力……至于转变的原因,他才不理会,因为他知道,历史一定会为自己这样的人找到借口和原因。
他明白的现状是,再这样打下去,他的战船会打光了。
而且,他纯粹是在消耗,而对手,似乎越打越强……现在,吕文德这个臭卖炭出身的,竟然一次出动了三十条战船来走私,他打仗能挣到钱,而自己不管输赢,损失就损失了,一个四川路的支持还是不够的。
这个时候历史回归原样了。
他屡次上奏要求从襄樊之地开打的请示,终于得到了忽必烈大头目的注意。
鞑靼强盗集团不可能容忍大宋的存在,这不符合他们的生存理念,必须要消灭对方。
但是从哪儿打起,这个争论太大了。
1267年,刘整暂时停了与吕氏集团的军事摩擦,因为大头目忽必烈召他入朝了。
在朝廷上,他再一次向大头目忽必烈献策,说:“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劳,先攻襄阳,撤其扞蔽。”
当然,当时群臣马上争吵起来,从哪一路开始正式攻打的看法都有,一时间争吵不断。
事实上这个时候由于当初蒙哥大举猛攻的失败,使众人一度丧失了吞灭大宋的信心,无论从哪一方进攻,大家的信心都不太足。
这时,刘整铿然有声地说道:“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
这一句话惊醒了昏昏欲睡的大头目忽必烈,对,咱是帝王啊,有道是刀把子里建帝国,不统一天下,何来的正统!
他突然从龙椅上跳将起来,从腰间抽出钢刀,大喝曰:“朕意决矣!”
这一下子,群臣也马上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
夔府行省兼安抚大使刘整眼含热泪,看着英勇的大头目,真是我的明主啊,吕文德,你倒霉了……他当时想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个时候,鞑靼强盗集团已经基本完成了军事物资的准备,可以开始大规模抢劫了。
刘整高兴的是,他所需要的军用之物,开始源源不断到送来了,重点是向着襄樊地区进攻!
只要等到明年,他们大兵一出,蜀中和两淮之间的襄樊两城必破!
吕文德看到刘整的水军不再出动,他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擅启战端这个罪名可承担不起。
于是双方又回归先前的局面,你不打我,我也不打你……吕文德从牒报那里听到了刘整又开始埋头打造水军,据说又有打造五千条战船的计划。
吕文德这段时间本来感觉不太好,心口发闷,但是上一次大战让他神清气爽,感觉好极了,你要打造5000条,我打造六千条!
吕氏军事集团现在有这个条件,他们的走私活动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利润……而且,明年他们还要准备加大棉田的亩数,去年和今年的棉花让他们挣了大钱,所以,他们确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地方越大,就得利越多的现实。
双方又一次开始了军备竞赛。
刘整的背后,站着整个鞑靼强盗集团;吕文德的背后,站着整个京湖集团……江陵和鄂州两城,也开始和襄樊地区越来越形成一个紧密的集团。
整个长江水系可能充满了丁丁当当的造船声……一切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所以说,吕文德的胜利,是整个吕氏集团的胜利,这不能不让远在流求岛的吕雄主事高兴。
张国安岛主认真听完吕雄主事的介绍,他心里大发感慨,只要有了自己切身的利益,大家都会蛮拼的!
这可以说是海盐之战,也可以说的走私之战,京湖集团,真有可能凭借三城之地,死死拖住鞑靼强盗集团!
那么正好也配合一下,自己在海边不能让鞑靼人轻松了!!
黄祖队长完全明白张国安岛主的心思,而且他对冒充海盗的想法大加赞叹,这不会给任何人添麻烦……
先前,他们从黄岛造船厂带回来的工匠在八道河地区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他们有工钱,果然如同许诺的那样,每个月都按时发放,从不拖欠……而且,他们真的有自由,有休息日子,还可以请假,去大宋走一走。
而且,来往八道河地区的商贩也越来越多,一些日常物件,很轻易的就可以买到。
由于他们当初都是以家为单位搬来的,张国安岛主趁机缩小了实物供给制的范围,只要钱钞发够了,人家自己就解决了问题。
经济上他们是自由的,而且收益合理;人身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