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十一章 一场突然来临的袭击(2 / 3)

与南宋同行 小样有型 4079 字 2017-09-20

苜蓿,并供宝马们驰骋;鞑靼勃尔普斤大统领就让姚家负责供给水军后勤------这是一份肥差。

鞑靼勃尔普斤大统领喜欢女人,水军营总管姚麦就从姚家女子中挑了**的一个送给他当了小妾;水军营总管姚麦便是黄岛水军营中地位仅次于鞑靼勃尔普斤大统领的人,其它的鞑靼军官都不如他。

一时风头无两。

他的大哥姚演为当地行政一把手,一直想向大汗忽必烈进言来开挖胶莱运河,以通南北漕运。

胶州湾麻湾口至莱州湾海仓口之胶莱运河,将会使漕粮海运的水路比绕行山东半岛缩短数倍。

如果一但被采纳,又会是一份大大的功绩,这样,姚氏家族在鞑靼强盗集团治下,又会是蒸蒸日上了。

但是现在还不是机会。

真心真意效忠于当前最有实力的势力,是山东姚家历经三朝而不败的宝典。

这次出海作战,只是为捕获几名商人,那么这样的行动就是轻而易举捞取战功的好时机。

水军营总管姚麦极力请命,鞑靼勃尔普斤大统领马上就应允了。

他带着精心挑选的三条海船,配了平常都是能表现英勇的水手将领,带上了若干架的床弩和相当多的黑火/药。

这个时候连大宋还是突火枪的水平,鞑靼水军更不行了。

但是当年大宋水军黄岛之战的赫赫战功,已经改变这个时空海战的打法了,这个技术很好学的,床弩加黑火/药包,是个人都能看明白。

目前,这个时空的管状火炮还没有完成技术的发展,还要在十多年后的崖山会战时,才开始装备上。

其实就算装备上,那也不过是二三十米的水平,黑火/药的质量太差了。

所以,水军营总管姚麦自认为带上了最好的武器了,抓几个商人,就算他们有一些杂役厢兵,也不算什么。

他带的都是战兵!

第一站他选的就是平湖本岛了------伺机夺取下来!

这个时候,宋子强正在考虑做完目前计划中最后的一项工作。

他要铸铜炮!

对他们来说,铸铜相对铸铁来说造价高是最大的一个缺点。

可是这个却不是他们所担心的,不差钱不说,也不差工匠。

只要能造出来,哪怕只有两座,他们都认为是巨大的成功!

这个铜的延展性比铸铁好,而且单纯从铸造工艺上讲,铸铜在这个时空能达到很高的精度,因为大宋工匠对这个技术可太熟悉了。

严格地说,大宋是一个善于铸造的民族,在词语上也经常用铸造这个词。

尤其是在铸造青铜器的方法上,大宋工匠差不多都会几种工艺。

这主要包括了:块范法、失蜡法、分铸法和焊接法。

当时,宋子强直接让大宋工匠用块范法,直接上陶模,用粘土、炭粉和草木灰烧制模具吧。

他设计的铜炮很轻便的,要求不仅能用在陆上,还要用在船上!

之所以选择青铜,是因为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它的熔点便只在700~900℃之间,都不用石灰窑的温度就溶化了,而且它还具有优良的铸造性,很高的抗磨性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但是铸铁的精度就很差了,换句话说铜炮的炮膛光滑度还要比铸铁好很多,有利于二次加工。

在内膛加工工艺上,宋子强决定用骡马牛为动力,利用钻床和自己带来的刀具将铸造好的炮管,加工得更光滑。

如果还想性价比更高,也简单,以后专在内膛用青铜,外面用铸铁。

铜和铁的密度不一样,铜是8.96×103kg/m3,铁7.87×103kg/m3,也就是说相同体积下铜要比铁重。

这样貌似铜炮的优势减弱了,但是,宋子强设计的铜炮也小啊!

他设计的这门青铜炮,通体长为110厘米,重约要40多公斤。

在图纸上看,呈现前细后粗型,前面炮口的口径为12厘米,后面装填弹药的炮膛外直径为20厘米。

图纸上标名该炮身由前堂、药室、尾底、火门组成。

同时在尾部上有一个四方形槽,下面有一个圆形小孔,这就是装捻点火之用,引燃黑火/药用以击发炮弹。

它的身上从前至后,一共有9道凸起的圆箍。

这圆箍主要是用来加强炮身的强度,防止因过热而爆掉。

炮身上还有两个炮柄,可以用来调整炮身,还可以架在炮车上。

先前,吴大鹏吃惊地说:“怎么连个瞄准的地方都没有??”

宋子强没有搭理他的询问,他在纸上算了一下装药量和十二厘米口径铅弹的重量,感觉还行,打出一百米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