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入京(2 / 5)

三国孔邑传 驴板肠 8785 字 2017-05-30

仍藏有五百多金,且被孔邑内兄吴懿买下,于是孔邑便命朱贞到雒阳后将五百多金挖出,用以贿赂宦官,余钱及卖酒所得可盘下一间肆铺,作为孔家在雒阳的长期据点,以便更好地掌握朝中的动态。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正月,朱贞带着十几车中山冬酿、两车金银珠宝以常山酒商的身份往雒阳而去,刘绩则接替朱贞,被孔邑提拔为军假司马。孔邑每日亲自与赵云、来异率骑兵苦练骑术、驰射、长矛等,常常是鸡鸣而起、日暮方归,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持续数日。之所以要如此严苛,也是为了保命,若是连这点训练之苦都受不了,去戍边也只能是兵败身死的下场,而孔家军自施行“新规”以来,兵卒皆奋勇争先、不甘落后,加上骑兵都知道很快要奔赴边疆,要么咬牙坚持、要么索性退出,因此坚持下来的骑兵都卯着劲,想成为精锐骁骑兵的一员,随孔邑征战边疆、建功立业。

正月初八,吴苋顺利产下一女,小名阿多,因生于辰时,孔邑为其取名为孔辰。吴苋因未能生下嫡长子,心怀愧疚,修养二十多天后便开始每晚向孔邑索求,盼着能再怀上身孕。

二月底,朱贞派人回报:“幸不辱命,天子观少主上书后龙颜大悦,欲征少主入京,使者不日即至。”

三月,朝廷以公车征孔邑入京,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孔邑不禁感叹宦官的滔天权势。吴苋因思念母亲,便央求孔邑带自己和刚满两个月的阿多一起“回娘家”,孔邑向来宠爱吴苋,便应允了下来。于是,孔邑乘公车,吴苋、阿多及婢女乘辎车,在三十多骁骑兵、一百亲卫武卒的护卫下往雒阳而去。

孔邑一行走的是“邯郸广阳道”,正是去岁孔伷来元氏就任的路线,只不过方向正好相反。元氏距雒阳约一千四百里,而阿多尚在襁褓之中,故孔邑等人用了二十多天才赶到雒阳,一路上地方官员见“征君”如此年轻,极为惊讶,纷纷打听孔邑过往的事迹,于是雒阳之“阙下怀古孔文都,一怒举幡孔召陵”、元氏之“除恶驱贼孔文都,保境安民孔司马”渐渐传遍冀州、司隶、兖州等地。

过了七里桥,进入雒阳东郭区后,孔邑一行分为三路:第一路由秦泽、吴疆带一百亲卫武卒护送吴苋、阿多去吴家;第二路由赵烈带路,领三十多骁骑兵先去东郭区孔家宅院安顿下来,并联系朱贞;最后一路则是孔邑乘公车带着赵云、戴邵二人穿过上东门,折向南往南宫司马门(南阙门,也即公车门)【1】而去。孔邑重回雒阳,且是被朝廷征召而回,心中感慨良多,赵云、戴邵则是第一次来到雒阳,觉得一切都很新鲜,不过赵云为人稳重,只是偶尔打量下皇城巍峨的宫阙,戴邵则在马上左顾右盼,看得目不暇接。

来到南宫司马门,公车司马令亲自接待了孔邑,问明情况后便让孔邑在门塾(门两侧之堂)等候,自己进去通报,而赵云、戴邵则被留在门外。这时赵云、戴邵注意到司马门斜对面立着一个身穿黑色官衣、头戴高冠的小吏,小吏身高臂长、肩宽背厚、唇上蓄髭、颌下短须,一身英武之气,倒像是个武士。仿佛感应到了两人的目光,小吏朝这边望了一眼后便继续扫视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也不知道是在等什么。赵云、戴邵虽然心里有些奇怪,但事不关己,便不再留意,而是自顾自地悄声交谈起来。过了一刻(15分钟)左右,公车司马令回到门塾,通知孔邑明早再来,于是孔邑、赵云、戴邵便回东郭区的孔家宅院而去。当晚,吴匡在府中设宴,为孔邑接风洗尘,除了韩晔、吴懿、吴班等人外,还有卫臻、卢匡、卢济、刘焉三子刘瑁、吴匡同僚张璋之子等作陪。因明日还要上朝,孔邑当晚不敢多饮,与众少年欢聚一番后便早早回家休息了。

第二日一早,孔邑穿戴整齐,还是带着赵云、戴邵二人骑马往南宫司马门而去,刚到司马门,赵云、戴邵就发现昨日看到的黑衣小吏又立在司马门斜对面。连续两天看到此人,加之对方怀中似藏有硬物,顿时让赵云、戴邵二人起了疑心,毕竟上次孔邑遇刺险些丧命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于是赵云、戴邵二人对视一眼后,由赵云护送孔邑先去司马门报到,戴邵则手握刀柄,牵着马缓缓向小吏走去。

来到小吏身前,戴邵抱拳行礼道:“在下陈留戴邵,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小吏有些警惕地打量了戴邵一番,然后才回礼道:“某复姓太史,单名一个慈字,不知戴君有何指教?”

见对方报上姓名,戴邵心里一松,把手从刀柄上移开,然后好奇地问道:“恕在下冒昧,昨日与今日都见太史君等在此处,而不入公车门,却是何故?”

“慈有要务在身,不便明言,请戴君勿怪。”太史慈一脸诚恳地道。

“这……邵唐突之处,还望太史君见谅。”说完戴邵便转身离去。太史慈则看了戴邵、赵云两眼,见两人都是一身戎装、披甲佩刀、手牵战马,一个肩挎铁胎弓,一个背插数支手戟,显得威风凛凛、英武不凡,眼中闪过欣赏之色。

今日孔邑在门塾没等一会,便被领到南宫崇德殿【2】外,在殿外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