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争田(3 / 5)

三国孔邑传 驴板肠 7752 字 2017-05-30

脸骑奴边挣扎边以有些奇怪的幽州口音叫道:“放开少主,箭是我射的,有什么都冲我来吧。”

孔邑打量了下这个骑奴一眼,心想:“三箭都是他射的怕是虚言,不过能忠心护主,此人倒是不错。”事已至此,梁子已然结下,孔邑便决定借此事立威,以免父亲面临威信难立、政令难行的局面。打定主意后,孔邑先派两骑去通知霍弥、吴茂、孙晏、戴邵回营,一骑去县寺找孔勖,然后命人抢过几条黄犬、押上二郭和十几个骑奴,之后高声向数十个轻伤的郭氏家兵(步卒)道:“回去告诉你们家主,就说陈留孔邑请郭韬、郭威二君到县西军营做客。”说完带着三百多步骑往西南行去,途中众人又和霍弥等人合兵一处,七百多步骑浩浩荡荡地回营而去。

因常山相府在东北角,元氏县寺在西北角,故常山郡兵、蔡胤家兵都在县东安营,而元氏县兵则在县西扎营,孔邑到元氏后将县兵营扩建了一番便与县兵一起驻在县西。去岁黄巾之乱,本来常山募兵之后有六千多郡兵,后来原郡司马、两县尉皆战死,士兵或逃或亡,如今只剩下三千人,其中骑兵五百、弓弩兵五百、步卒两千,郭耽任郡司马,郭耽大子郭豹任骑兵军候,统领五百骑兵;蔡胤去岁上任时带了五百私兵一路护卫,其中骑兵一百、步卒四百,由族弟蔡彪统领;元氏县兵共四百人,分属左尉贾烈、右尉陈邈,此外贾烈有族人、家兵数十,皆弓马娴熟;最后便是孔家家兵八百八十多人,其中骑兵一百四十多人、弓弩兵八十多人、步卒六百五十人。因此元氏县东西两营共计四千八百兵卒,其中骑兵近八百人、弓弩兵近六百人、步卒约三千四百多人。

郭韬所派骑奴回到郭家坞的时候,郭弘正在堂上听大子郭咸讲述春耕的安排,郭氏族人、奴客、私兵近千人,都靠族中给养,而去岁因黄巾之乱颗粒无收,今岁的春耕就非常重要,以免坐吃山空。郭弘,年五十六,圆脸短须,面有威严,虽然须发灰白,但是面色红润、声音洪亮,显然保养得不错。郭咸,年三十四,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唇上蓄髭,又斜挎长剑,显得英武不凡。郭氏初以贩马为业,累积资财后又购置田产、为“子钱家”【1】,并且勾结官府,巧取豪夺,又与张氏联姻,因此短短十几年便成为元氏第一豪族,良田千余顷,家资上亿。去岁十一月蔡胤到任后,郭弘投其所好,多次馈赠钱物,因此先是郭耽因武勇为郡司马,掌一郡之兵事,很快郭弘二子郭贡被辟为南部督邮,监上艾、元氏、栾城、平棘、高邑、房子六县。

此时郭弘听得骑奴所报,眉头紧皱,沉默不语,郭咸不敢打扰父亲,跪坐一旁,不发一言,而报信的骑奴则退至堂外。良久之后,郭弘叹了口气道:“你们三人中,唯有韬儿幼时最得宠,他要什么,为父总是尽量满足,如今看来,却是为父对他过于放纵了。”

“父亲,三弟虽然有些骄宠,但并非鲁莽之徒,会不会是那新来的县令对借粮一事不满,想趁机敲打敲打我们?”郭咸想了想道。

“或许吧,也可能只是误会,毕竟这一百二十顷上等良田昨日才弄到手。”郭弘手抚短须继续道,“让这两个臭小子栽个跟头也好,否则天天飞鹰走狗、不务正业,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也。”

“父亲所言极是,那此事该如何处置?”郭咸问道。

“此事当以‘和解’为主,但也不能太过忍让,你先去营中找你叔父,让阿豹给你两百骑兵,然后再去劝和,也让这孔家子晓得我们的实力。记住:不到万不得已,切不可起正面冲突。这孔家子有‘知兵事’之名,去岁以军功为召陵尉,来元氏途中又以少胜多,收服左髭、李大眼等山贼,一旦发生正面冲突,恐怕你非其敌手。”郭弘嘱咐道。

“诺,那孩儿这就出发。”郭咸嘴上答应,心里其实并不在意,心想:“什么‘知兵事’,元氏是我郭家的地盘,大不了雇人将他刺死。”

就在郭咸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突然堂外传来一阵喧哗,随即有人禀报三少主所带家兵回庄,不过等两个家兵头领来到堂上后,郭弘、郭咸大吃一惊。只见这两个家兵头领一个被揍的鼻青脸肿,一个肩膀受伤,隐见血迹,两人跪下之后边哭边将后来发生之事讲述了一遍。当讲到郭韬、郭威被人用足衣堵嘴时,郭咸豁然起身,左手按剑,右手重重地拍在案上,然后骂道:“竖子,安敢如此?”郭弘脸上也阴晴不定。等两人讲述完后,郭咸气得浑身发抖,在堂上走来走去,而郭弘也是恼怒异常,虽然料到郭韬二人会吃亏,但是没想到对方做的如此之绝,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一肚子怒气无处发泄,又听到两个家兵头领哭个不停,郭弘终于按捺不住,起身骂道:“两个废物,还有脸哭。来人啊!”

“在!”四个披甲武士来到堂上道。

“将此二人打断双腿,丢出庄外,其他回庄家兵一律杖责五十,罚俸十日。”郭弘下令道。

“诺。”四个披甲武士架起两人,便往堂外而去。

“家主饶命啊!家主,念在我等同宗,饶命啊!”两个头目皆是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