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道上非道(1 / 2)

倒爷很忙 大佬板着脸 2662 字 2017-05-30

这条路是徐强第一次去长安走的那条路,如今这条路已经被拓宽了许多,用来修建木轨轨道。

木轨轨道宽1.435米,可以容两匹马并行。

两条轨道加上其间间隙宽约3.5米,占据了整个路面宽度的三分之一,还留有六七米宽的普通道路。

徐强和皇帝乘着马车沿路向南行去,准备去参观徐强的养殖场。

养殖场是由徐强和第二村的村民们合伙开办的。

第二村就是徐强第一次来这个世界时所到的那个村子,在那里徐强结识了查吉等人。

在缓缓前行的马车上,皇帝说起了一件事,是关于太子的教育问题。

前些天,皇帝想让太子学些新的,现代的知识,如是去询问太子的老师的意见,结果太子的老师表示反对。

太子如今有两位老师,疏广和疏受两叔侄。这两人都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之士,都是视金钱如粪土的人。

不但视金钱如粪土,甚至认为财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消极力量,断言“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因此二人也反感徐强推动商业的举措,更加抵触徐强带来的新的知识与新的思想观念。

两人认为那些新知识里唯一可取的就是一些技术类的知识,如造纸,造笔,算盘之类的。然而这些都是末技,君王根本不不必要去了解这些东西,君王要学的圣贤之学,治国之道。

……

徐强听完笑道:“我觉得对君主来说,什么学习圣贤之学,治国之道都是次要的。”

皇帝奇道:“那对君主来说,什么才是主要的?”

“一,独立思考的能力。二,全面的了解这个世界。这两点比读圣贤书更重要。”

皇帝顿时疑惑了,这是什么意思?思考什么问题,怎么去思考,这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吗?谁也强迫不了。思考还有什么独立不独立之说吗?

“陛下,您知道什么是洗脑吗?”

“还请赐教。”

“洗脑就是不断地,反复地给人灌输一种思想,一种道德观,是非观。从而使得这个人把这种被灌输的思想认为是天经地义,天然正确的。

这就给人的思想套上了枷锁,让人丧失思辨的能力。”

“比如呢?”皇帝问道。

“比如圣贤书,小孩子从蒙学开始就摇头晃脑一遍又一遍的诵读,在还没有思考判断能力的时候,就把圣贤的思想主张都深深地刻进了心里,这就是洗脑的过程。

此外还有一种洗脑是从众心理。”

“什么是从众心理?”

“就是看大家都这么做,那我也就认为这样做有道理了。就算有些疑惑也会找理由说服自己,或者干脆不去思考了。”

“能举个例子吗?”

“比如造反。一场造反活动中,就算造反成功,大部分参与者也是得不到利益的,那他们为什么甘愿冒杀头的风险参与造反呢?就是因为受到众人的影响,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还有三人成虎的故事……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还有一些以偏概全的断语,说的多了也会把它当成真理,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可怜之人必要可恨之处等等。”

这种新奇的说法咋听起来还是有点道理的,不过皇帝还是马上发现了一个漏洞,于是问道:“你说读圣贤书会被洗脑,那读其它书也同样会被洗脑,难道不读书了?”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是不能读书,而是要多读书,读书要全面。

从武帝时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家都读儒家经典,奉行儒家的道德观,价值观,思考问题也从儒家思想的立场从发,这就让人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读书人辩起道理来总是子曰怎么怎么样,孟曰怎么怎么样,完全把圣贤们的话当成了真理。”

“把圣贤的话当真理有什么不对吗?难道圣贤说的话有错?”

“不能笼统的说是对是错,具体的事件需要具体的分析和判断。

当书生们子曰孟云的时候,他们也就是人云亦云。他们已经被洗脑了,首先就会认为圣贤说的话是对的,然后再找能证明圣贤的话是对的的证据来证明圣贤说的话是对的,这种判断往往不是客观的事实……

圣贤也只是拥有智慧的人,没可能在任何一个题目上达到过最终的完全的真理。

当人们认为凡是圣贤说的话都是对的,凡是圣贤的教诲都应该遵从的时候,那就是愚昧的开始。”

在皇帝看来这种“愚昧”反而是件好事,大家同心同德,利于统一。要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反而要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