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仔细一看,人影攒动,知道沈复已经胜利,便向天空连鸣三枪,迅速跑下城墙,打开城门,率领民团冲向土匪。其他个城门也已经打开,民团冲出来。
夜幕消去,太阳升起来了,依旧金灿灿的。
大司令的十万土匪逃的逃,死的死,大多数都藏匿起来了。
马县长,马凯翔和董朗廷等人带领所有团丁在全城范围内搜集土匪丢弃的枪支弹药和粮草布匹,到中午搜集完毕,这时,沈复也已经率领他的一个营开进城来,后面还跟着许多牛车,拉着战利品。
马县长,马凯翔,董朗廷等民团团长和政府官员列队欢迎,沈复挥手致意。
”有赖诸位鼎力抵抗,才得使桑梓免遭涂炭,沈某在此深表谢意!“沈复走到马县长和马凯翔跟前时,弯腰鞠了一躬。
”现在河州匪情怎么样?“董朗廷向沈复问道。
”昨夜凌晨我已经派人去报告师长了,他们刚刚回来,说河州城土匪也已经溃散逃走,昆仑山师长让我们做好宁河城善后事宜,不必担心他们。“沈复面向着大家说到。
当天,马县长,董朗廷及其他绅士商议赈灾,具体事宜由董朗廷和马凯翔负责。除了枪支弹药,董朗廷将搜集来的草料和种子分发给农民,把粮食派人磨成面,在县城设了十几个义棚施粥。沈复向昆仑山请示后,把所有缴获的枪支弹药交给宁河县政府,以资加强民团,把粮秣交给董朗廷赈灾,然后率队回到昆仑山处。
几天前,昆仑山已经接到一团长尚守信的急电,说A军蠢蠢欲动,意欲围攻省政府,其他军阀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
现在河州匪患解除,秩序恢复,昆仑山安排河州政府赈灾,他立刻率领两团人马星夜赶回金洲市。
赈灾过程中,金洲市政府派来一河州籍的前清进士,带着一万现大洋到河州赈灾,然而雷声大雨点,起不了多大作用。宁河城的百姓意识到唯有社会太平,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才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证,光靠政府救济,永远也改善不了生活,而且越救越急,这既是真理,也是铁的事实。
这位进士在设棚施粥的仪式上,神情激动地说:
“宁河的士绅百姓在董郎挺卓越领导下,粉碎了土匪十天之内攻开宁河城的幻想,一道坚守宁河城整整一年,迫使土匪兵钝宁河城,宁河城牵制了土匪的大量有生力量,致使其他地方避免了兵毁之苦。宁和百姓的剽悍顽强,令人可敬可佩..。向全城的父老兄弟们致敬。
前清进士说到最后,挣破嗓子高喊了一声,便率先三鞠躬,他的随员也跟着鞠躬。
散会后,马有明和马子元带着家小辞别董郎挺,拖着疲惫的脚步,慢慢地走出了宁河城,他们觉得宁河城到西关这段路似乎太远了,不像是以前的路。小杏子走不动了,马有明虽然非常疲惫,连自己几乎走不动,但是他还是抱起了杏子,一步一步的挪着,终于到了马子元的家门,就跟着马子元走进去。马子元的家已被烧毁,七倒八塌,大家很想吃一点东西,哪怕是一口都行,到处找来找去,没有找到一点点,大家只有呆呆的坐着,一直到了傍晚。马有明想,这里既无吃食,又无房子可住,坐在这里干什么呢,不如回去看看自己的家。马有明向涵叶说了几句嘱咐的话,就和妻子辞别马子元,抱着杏子回杜家河了,马子元也没有挽留他们,因为自己也没有办法,回去兴许好一点。马有明抱着杏子和妻子走进马巷,但见残垣颓壁,横倒竖塌,茅草房化为灰烬,断墙残瓦,被烟熏黑;庭院中臭黄蒿一人多高,杂草丛生。马有明夫妻面对一片废墟,黯然伤神,泪珠涟涟。
夜间,碧空无云,繁星满天,清风徐徐;宁河的夜依旧那样静美,而两人心情全非,再感觉不到幽静的美。马有明抱着小杏子,和妻子坐在草丛中,渐渐感到莫大的欣慰,感到莫大的舒服,感到莫大的亲切,疲倦似乎也消去了,复杂的悲喜忧虑,伴随着马有明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他们又回到了从前。四周万籁俱寂,多么宁静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