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变迁,盗墓这行业也有了组织。一般是父亲带着儿子,哥哥带着弟弟。盗墓取宝,都是一家老小齐上阵。毕竟古墓之中,珍宝无数。被财宝迷了眼的人不在少数,万一背后捅刀子,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盗墓之风的盛行,也让贵族们打起了警钟。毕竟墓葬被盗,所盗的可不止是陪着的珍宝,还有一些有怪癖的盗墓贼,会将墓主人挫骨扬灰、鞭尸泄愤等等。所以陵墓内,也逐一出现了各种机构。如弓弩、翻天顶、阎王勾。甚至还有墓主人在陵墓中饲养邪物,以此保卫墓葬。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机关的不断翻新,也引得一些盗墓的专用工具出现,如钻地龙、风火网、盘山梯、浮水衣等等,其中最出名的盗墓工具,无非就是河南洛阳附近村民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洛阳铲。有了这东西,盗墓贼即使不会寻龙点穴、风水星象也能找到大墓。洛阳铲一下,带上来的是什么土,土里有什么,一看便知。
说起盗墓这组织,一直是藏于暗处的,被官府抓到,可以要杀头的。从前盗墓,也有几盗几不盗之说。可以盗金银珠宝、瓷器书画。但不能盗有铭文的青铜器、墓主人的印章、玉器等等。以免流入市场被人发觉。例如汉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打开棺椁时,金缕玉衣的金线已经被盗墓贼抽走了,只留下满棺材的玉片。因为玉器作为贵族使用的东西,是不可能随意流入市场的。
当然,到了清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管你挖到了什么,都可以卖。也没有人去管。卖个洋人,政府也不敢过问,玉器、瓷器、珍宝等等大量被流入国外,再加上列强在中国烧杀抢掠,使得中国的大量瑰宝只能出现在国外的博物馆里。成为了一大憾事。
盗墓贼由单干、团伙、家族、帮派、夹喇叭之分。本来盗墓是不能见天日的,但也有统治者把盗墓贼弄成了正大光明的军队。这个人,就被盗墓人尊崇为盗墓之祖。他就是曹操。曹操起初起兵没有粮饷,军队补给不足。曹操做事也是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竟然招揽盗墓贼为己用。设摸金校尉职,编为军队之中,军队首领赐发丘印,上刻;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字。所以哪怕现在,北方的盗墓贼,大多都是自称是摸金校尉。
曹操盗墓,那是属于豪放派的。发棺戮尸,散骨残肢。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中,云;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任何组织都得有一个精神寄托,比如黑社会,人家拜的是关二哥,求义。盗墓的也有祖师爷,也要拜人。以前中国北方大多数拜的是曹操,南方有拜关羽的、也有拜黄巢的(黄巢杀人八百万,也是一个凶神)温韬的,不一而足。
曹操盗墓最大的一次,应该是盗掘芒砀山王墓。乃是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此陵构建规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称“天下石室第一陵”曹操在陵墓打开后,亲临现场,指挥取宝。颇有几分模范带头作用。从此,盗墓这行公之于众,也有了三十六行盗墓为王之说。曹操设官职,发财宝权力。于是招揽了大量的盗墓贼为己用。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数万斤。
后世也有效仿曹操的,招揽盗墓贼为自己所用。有些甚至既是军队,又是盗墓贼。如汉代的赤眉军盗汉武帝的茂陵,董卓发汉代先王宗庙陵墓、温韬盗唐陵等等。汉代、唐代是中国大兴土木修建陵寝的一个高峰。汉代主要是直土坑,积土成山,如西汉十一陵。而唐代,则大多是穿山为陵墓,斩山为椁。例如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乾陵等等。
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文化、气候、环境、生活不同,盗墓也分了南北两派。以秦岭黄河为界。北方,主要是摸金校尉,最初起源于三国。南方,则是涛沙神将。这个名字的来源,主要是高由宗建炎四年被金国扶植为傀儡皇帝的刘豫设置的淘沙官和至元十四年即公元1277年时杨琏真迦设立神宫天将,盗掘宋朝江南六陵时,世人将南方的盗墓贼混合称为掏沙神将。
到了明末清初时期,由于明朝灭亡,清兵入关。中国东面又出现了自称镇海神猴的盗墓组织,主要是盗掘海里、湖里的陵墓,并且打捞宋朝时期海里的沉船为生。据说明祖陵就差点被镇海神猴给盗了。到了清末时,清朝丧权辱国,国内动荡。于是中国西方新疆、西藏及与缅甸老挝的边境上,又出现自称镇魔天宫的盗墓贼。主要是盗掘西藏新疆地区的壁画、佛像、干尸。
于是在建国前后,中国的盗墓行业,以东西南北分为四大派。
北方是摸金校尉的天下,供奉曹操。信物是摸金符。
南方是掏沙神将的地盘,供奉黄巢、温韬。信物是破尸钉。
东方是镇海神猴的领地,供奉齐天大圣。信物是定海神针。
西方是镇魔天宫的范围,供奉莲花生大士。信物是智慧心莲。
四大派各有所长,底蕴学问最深的,就是摸金校尉和掏沙神将。摸金校尉擅长寻龙点穴,以巧著称。涛沙神将擅长分山开洞,对陵墓里的机关向来是一力降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