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意外的二胎(1 / 2)

浮尘之觉醒 千江夜 3702 字 2017-05-28

清明这天,林玉玲一大早起床便将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照例,彭俊年今天要回来彭家为他爹老彭扫坟,而这一天家里更是应该有一副整洁的模样。

彭俊年中午便赶回来了,由于他和张璐已经离婚,所以这一次不再是当初的一家三口前来,而是只有他一人只身前往。彭俊山每年都是等彭俊年到了,然后才以彭家主人的身份带着归来的大哥一同去为他们的父亲扫墓,而林玉玲身为儿媳妇,又尚未给彭家生下传递香火的男丁,于是林玉玲从嫁过来至今,是没有资格参加祭祖上坟扫墓这类活动。林玉玲在大家去扫墓之前,为协同大家做完准备工作之后,王氏与彭俊年、彭俊山三人便出发前往彭家墓地,于是林玉玲就相当于得空回林家为林家先祖扫墓了,便也带着彭一芝回林家去了。

在彭一芝出生后,因为她没能如众人所愿是一个能传递香火的男孩儿,而是一个终将嫁到别人家的女孩儿,正所谓没有希望也就不会有失望,所以当初满怀希望认为她是一个男孩儿的人们也就变成了失望的人。或许是当初寄予了太多希望,所以王氏和彭俊山打心眼里接受不了彭一芝竟是一个女孩儿的事实,他们讨厌她,从来不愿意抱她,更不用说是陪她玩了,虽说偶尔也有带彭一芝的时候,但那也是极少数情况下才有的。因此,彭一芝生下来后,林玉玲便几乎做什么都带着她,可谓是寸步不离,也正是因为如此,林玉玲在彭一芝的心里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从出生开始在自己家便要看别人的脸色,无论喜怒哀乐都不能像正常普通的被父母家人用心关切的孩子一样表现出来,而是要根据奶奶和自己亲生父亲的脸色行事,还要顾忌自己亲爱的妈妈,于是彭一芝从小便非常懂事,不会像正常孩子一样的调皮,也尽量不给亲爱的妈妈林玉玲添麻烦。或许就是这样的良性循环,林玉玲和彭一芝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母女二人相互作为对方的精神依托和情感依靠。

幸而林玉玲才生一胎,王氏还可以安慰自己说:往后林玉玲还可以生很多胎,所以不用担心,她以后还有很多可以生儿子的机会和时间。而彭俊年,其实他也不是有多想要个儿子,而是因为他是被宠大的,而在他从小到大的认知里,王氏的见地总是不会错的,比如说她经营他们彭家,把他大哥彭俊年培养成了当地唯一一个在市里吃公家饭的,而他二哥去外地经商,每年都赚他花都花不完的钱,还在外地买了房子娶了媳妇。所以只要是王氏说的话做的事,多半是不会错的。因此,在林玉玲生儿子还是女儿的这件事上,彭俊山并没有什么自己的主意,他觉得他和林玉玲只要按照王氏的安排来做就好了。综上原因,王氏和彭俊年对林玉玲的态度虽然不似彭一芝出生前来得好,但也还算过得去。

而林玉玲从小吃过很多苦,她一惯将自己看得很低,而且她娘家的背景,也实在不是可以让她像张璐那样自信和自主的条件。加上林玉玲除了万分的忍耐之外,也是个极其容易满足的人,加上彭一芝成了她情感的寄托,于是她便也没有什么闲功夫来思考和认识自己在家庭里的地位了。

在林玉玲从林家回到彭家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由于彭俊年第二天还要正常上班,吃过午饭还要赶回D市去,所以王氏他们从彭家墓地回来,便很快地做好了下午饭。林玉玲带着彭一芝还没踏进门槛,见他们已经摆好了饭菜,就要开饭了。玲玉玲心里有些不好意思,她想,她身为儿媳妇,怎么能让王氏来做饭呢,而且自己刚回到家就正好开饭,王氏对她真的很好啊,但是她是不是偷懒了?

彭俊年正在盛饭,听见屋外传来彭一芝的声音,知道是林玉玲母女俩回来了,于是也给林玉玲了一碗。

林玉玲背着彭一芝进屋,见王氏坐在餐桌边上,彭俊年和彭俊山盛完饭也正要入座,便笑着打招呼道:“妈,我们回来了。”

王氏看着林玉玲走近餐桌,似不悦地说:“回来啦?我以为你要在那边吃饭了才回来呢,所以只煮了我们三个人的饭。”

以王氏的个性,是不会和他们晚辈开这样的玩笑的,这是林玉玲嫁过来后便明白的道理。她将背着的彭一芝放到地上,将她抱起来朝餐桌走了过去餐桌,彭一芝一路看着桌上的饭菜,他们走到餐桌边上停下的时候,彭一芝转过头看着林玉玲。林玉玲笑着说:“噢,妈,您说得对,我们吃过了才回来的。你们慢慢吃啊。”

彭俊年见彭一芝又转过头痴痴地望着桌上的饭菜却又忍住不发出声音表示自己想吃东西的样子,说:“玉玲,一芝怕是饿了,你来多少喂她吃点东西吧。”

彭俊山听了,也顺应着说了句:“是啊,她怕是没吃饱吧?你来喂她吃点吧。”

王氏从桌上端起饭碗吃起来,没有理会他们。林玉玲看了看彭一芝,又转头看了看王氏,于是朝餐桌走了过去。

林玉玲抱着彭一芝在餐桌的一边坐下,端起彭俊年为她盛的那一大碗饭,分了一半到彭俊山的碗里,然后拿着筷子夹了点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