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安静的岁月(1 / 2)

昭君传 三人行有我师 2343 字 2017-05-28

看着一脸委屈的昭君,冯氏伸手将她揽入了怀中,柔声说道:

“君儿,余生两度为我家出生入死,特别是今夏那一次,他随你父亲前往南地,半路却遇上了劫匪,若非余生拼死护在你父亲身前,恐怕那一次你父亲就被劫匪虏上了山,而余生为了掩护你父亲,身中一箭,险些丧命。在你父亲心中,余生早已经是他的救命恩人,对于救命恩人你父亲一向看的比自己家人都重要,所以他才不许你那般说余生。其二,那位前辈为了帮助我娄家改风换水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且他的改动也已经应验,现在你二娘为你父亲生下了子嗣,你父亲早已经把那位前辈奉若神明,怎容你这般对他不敬,所以娘亲才说你父亲说的对,以后切莫再提将余生赶走之事,懂吗。”

“君儿记下了,其实君儿并不是厌恶余生,只是看到他不由的便会想起那位老前辈临终前发生的一幕。”

“君儿,此事为娘也曾怨恨过那位前辈,看到余生的那一刻,也曾劝你爹爹不希望他留在府中,可时间一长,不知为何,娘亲心中也没有那么怨恨他们师徒二人了。同样,娘亲也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你早晚有一日会放下对他们的怨恨,走出自己的心结的,对不对?”

“君儿会努力了。”

“这就对了,不能让怨恨占据你的心,万事皆有两面性,若非你生病昏迷,你怎么能有一年的时间静心倾听佛经,感受佛法的浩瀚。”

“是君儿执着了,这就回去将子信师兄教授我的经文抄写一遍,以静我心。”

“这就对了。”

看着昭君的背影冯氏喃喃说道:

“君儿,你虽然一年不在娘亲身边,可身上的变化,娘亲却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这都是佛法的功劳啊。”

或许是母亲的劝慰起了作用,或许是知道余生替父亲挡过一箭,或许是因为抄写了一遍经文的缘故,第二日一觉醒来后,昭君感觉自己内心对余生的厌恶已经减少了不少,虽然还是不愿看见他,可也没有了要赶走对方的想法。

“大师傅曾说,摆脱心结的办法不是逃避,不是遗忘,现在我明白了,是去面对,只有勇敢的面对了它,它才可以走出我的内心。”放下刚刚抄写好的经文之后娄昭君喃喃说道。

经过一年佛法的洗礼,娄昭君性情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是整日贪玩,也甚少出府游逛,呆在府中的时间,要么学习论语,诗经等古籍,要么就是帮助冯氏照看昭仪。

日子一天天过去,昭君一天天长大,过的倒也还算安逸平静。

时光总是在安逸中飞快流逝,转眼又到了一年的秋收之际。

娄内干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生意上又恢复到了往日的辉煌,再次将属于他人的份额悉数送出之后,带着余生打马直奔城外的农田飞驰而去。

几年的下来,余生早已经成为了娄内干的左膀右臂,生意上之事,娄内干不用吩咐,余生便已经早早料理妥当,看着长着一副丑陋容貌的余生,娄内干有时也会感慨,为其感到可惜。

“余生心思敏捷,更是知晓风水,却偏偏生的一副丑陋之貌,着实可惜,此才此德,若是能配上一副俊美之貌,将来定会有一番大作为,可惜却偏偏生成了这样,任谁看到都不愿与其同行,哎。”看着一旁坐在马上飞驰的余生,娄内干再次感慨道。

“老爷,今冬恐有早雪,秋收还是趁早些为好。”一把勒住缰绳之后,余生望着黄澄澄的粟谷说道。

“既然有早雪,那明日便寻些人来开始秋收吧。”看着硕果累累的庄稼,娄内干一脸喜悦的说道。

“余生这就去找杨管家来商讨秋收之事。”

“去吧。”

当日下午,余生便带着人在田间搭起了几处窝棚,以便秋收时烧水做饭所用。

第二日,属于娄内干的数百亩农田之中浩浩荡荡的出现了上百道身影,有的手持镰刀,有的肩挑扁担,有的赶着马车。

娄氏就这样率先开启了一年一度秋收盛事。

“老爷,娄家开始秋收了。”

“中秋刚过半月,晴空万里的,娄家就开始忙着秋收,难道他不知道这田中的粮食晚收一日便可多出一日的分量吗。现在秋收,一亩地最少少收百十斤。”

“娄内干今年居然这么早就开始秋收,这可不像他的风格,我记得去年他是最后一个秋收的吧。”

“这个娄内干到底打的什么主意,这么好的天气不让粮食再长几日。”

“娄内干身为商贾,一向精明,绝不会无缘无故的这么早秋收,这其中一定另有隐情,稳妥起见,我们也着手准备吧。”

同在城外拥有良田的家主得知娄内干开始秋收之后,心中所想却截然不同,有的嗤之以鼻,有的坐等看好戏,有的却紧随娄内干的步伐开始了秋收盛事。

“姐姐,姐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