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主力指挥官邓车,在接到陆辰的战报后,马上派人上报了京师,同时全军继续向前开进,打算在上郡以北的北庭驻军,以拦截敌人,等待援军、、、、、、、、、、
此时北朝能战的军队还有东海海防军、戍边的西南军和新招募的警备司新兵,还有总巡府的巡卫兵,加上新组建的禁卫军共计四十万人。
单凭这四十万人是完全抵挡不住蛮夷大军的,况且东海海防军受东海金氏牵制,不能参战。警备司新兵战力无法保证,这些因素都促使北朝无力对抗侵略者。北朝政权负责人极力向南朝政权示好。以组织中洲同盟,以南北联军破解蛮夷危机。
接到中央军邓车的求援信,北朝君王慕容明远立马召开了会议,而后,令林枫统带巡卫官兵与禁卫军共计八万余人组成的征北军,作为先锋部队,先行驰援中央军。而后又命令慕容明琼亲自去南朝京师——南安,洽谈结盟事宜。
9月23日,林枫带领征北军从长平出发,途径三州九郡,于28日到达北庭。
林枫到达后,成为了这次征北战役的最高统帅,他整合军队,统一编制;他努力的备战,加固城墙、深挖护城河,静静的等待着大战的到来。
此时的蛮夷大军已经攻克了滁州、元城等数座城池。耶律政正率领大军向北庭城这边疾驰而来。
北庭城是并州最大的一座城池,比卫平城稍大一点,但没有优越的地势,没有很高的城墙。此城并没有雁门关那样好守。
但此城是通往京师的唯一要道。城内人口二百余万人,拥有驻军和巡卫官兵共计一万三千余人。这次邓车把决战地选在了这个位置,首先考虑了它的地理位置,是能够阻止蛮夷人继续向京师推进的。
其次是,北庭城相比较其他城池,要更好守一些。无论在时间上,地理位置上,还是人口上,邓车都觉得,北庭城是可以与敌人一战的地方。
29日早晨,天蒙蒙亮,城上守军,已经隐隐约约看到蛮夷大军的影子。他们如一片黑色的海洋般,正慢慢的向这边流淌着。
城上守军立马敲响了警钟,士兵们一队接一队的登上了城墙。弓箭兵备好了弓箭,步兵备好了长矛与军刀,他们静静的等待着。
半个时辰后,蛮夷大军已经近皆展现在了征北军士兵的视线中。征北军士兵们看到的是一排又有排的军阵在城下站定了,蛮夷士兵们也很谨慎的没有走到敌军的有效射程内。
蛮夷人规模宏大的大军,一面又一面的大旗迎风招展。一眼望去,不见尽头。
他们有的手持弯刀盾牌,有的手持长枪,他们身体健壮、面相结实。散发出来的那种肃然的杀气和威压,使得城墙都在晃动。城上守军看着敌人如海、如林的鼎盛军容,也不禁打了个寒颤。
城下蛮夷军阵中的那些全身披甲、骑在马背上的重甲骑兵则静静的观察着北庭城,观察着城上守军,那种感觉有些不屑。也难怪,雁门关那么一座坚城都攻下来了,对于眼前这座小小的北庭城,他们还真有些看不上眼。
蛮夷大军由总指挥耶律政率领,拥有强军七三万余众,气势汹汹而来。
北朝王师则由副总巡林枫率领,共计兵马十八万余众。
两人都是绝世名将,两军都是王牌精锐。一攻一守,大战一触即发。
蛮夷主账内。
“经过雁门关一役后,我军一路势如破竹,军心更是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我想对于眼前这座不起眼的北庭城,诸位将军应该能够为我古蒙王国再立新功的。”
耶律政目光扫视众将,而后言道:“诸位,北庭城,我古蒙大军势在必得。有谁愿意为我大军奏响第一曲!”
“末将愿出战!”众人同声喊道。
“好!”
“不愧是我古蒙族的勇士。我命令:吉龙率本部兵马率先攻城。”
吉龙所部兵马为原天蒙部落兵马,现编为联合兵马第七军,拥有兵将十万余人。
随着战斗号角的吹响,蛮夷士兵们发出了震天的喊杀声:“杀啊!杀啊!”
只见一批又一批的蛮夷士兵向着北庭城冲杀了过来。一辆又一辆的攻城云梯被推了上来,足有上百辆之多。
大战开始了。城下蛮夷士兵们搭浮梯、上云梯,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向前进攻着。
他们没有退路,吉龙为了挽回雁门关的耻辱,要以最快的速度,在城墙上拿下一处据点,为大军破城立下盖世功勋。这次吉龙下了死命令了。不但不能退后半步,而且进攻的慢也不行。
为此,吉龙特意组建了督战队,驱赶着止步不前的后续部队,拼命的向前挤着。
此时城上征北军放出漫天箭矢。因为蛮夷士兵太过簇拥,使得守军弓箭手,在不瞄准的情况下,都能做到箭无虚发。
前面士兵被箭射杀,被石头砸中,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