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之礼无一不是当世权臣,甚至最终成功篡位的也不在少数,萧继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而且萧毅已经发现早在******到达宣城郡当日,其中大半的大臣却依然朝齐都而去,在接下来的几日整个朝堂基本上已经空去,只剩下寥寥几人罢了,也就是萧义宣早就已经被孤立了下来。
刚刚出现在这个世界的萧毅对这个人人觊觎的帝位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甚至可以放弃这个位置以求平安,但是从萧义宣残留的记忆来看,萧继绝不甘心做一个权臣,萧毅明白即便是他现在宣召天下禅位萧继,结局也难逃一死。
“陛下误会大司马了,大司马发现这封存的太清液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陛下,这才令小人带上贡酒与乐坊来此,还望陛下明鉴。”杨常侍不卑不亢道。
“哈哈哈……杨常侍多心了,朕能有今日皆是大司马的功劳,朕又怎会忘记,将诏书拿来吧,我这就加盖玺印。”萧毅打了个哈哈,他自己都为对太监如此语态感到羞耻。
“那就有劳陛下了。”杨常侍缓缓将手中的诏书递给了萧义宣,便见萧义宣直接拿起了桌案上的玉玺重重的按了上去。
看到玺印落下,杨常侍的内心也是松了一口气,他不知道为什么原本觉得手到擒来的一件事情却因为和萧毅的几番对话使得自己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不知赵王可还有其他的交代?”盖完玉玺后萧毅却淡淡地问道,对萧继的称呼也由大司马改成了赵王。
“目前……目前还没有。”杨常侍一惊,慌乱之间回答道。
萧毅也没有继续追问,而是重重的打了个哈欠表示自己累了。
杨常侍自然看出了萧毅的意图,当即道:“既然上头交代的事情已经完成,那么小的也就告辞了。”
“杨常侍难道这就要赶回盛宣吗?”萧毅似有意无意的问道。
“如今赵王急需这份诏书安定天下,陛下也知道盛宣那边门阀世家林立,若是处置不当定然会影响陛下返京。”杨常侍淡淡说道,显然赵王才是他真正效忠的人。
萧毅心中冷笑一阵,他很清楚杨常侍拿着宣德太后这份诏书来请求自己批准只不过是走的一个过场罢了,如今萧继的势力虽然强大但是他还没有真正篡位的理由,京城的几大门阀世家在齐国有着不下于皇室的威望,萧继显然还没有被皇位冲昏头脑,而是循序渐进缓缓抬高自己的地位,他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取得那些名望门阀的支持。
“既然如此那朕也就不留你了,杨常侍请自便吧。”萧毅也缓缓从座位上站起,平静道。
“小人告退。”杨常侍朝萧毅微微一拜,拿着诏书径自朝殿门外走去,那十几名肃穆的的甲士也紧随他的脚步而去。
萧毅冷冷的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突然朝殿下依旧舞动身姿的众女冷声道:“你们也停下来吧。”
萧毅的话音刚落,殿下的舞女纷纷退去,随着舞女门散去一名身着翠色罗裙的身影映入了萧毅眼帘。
萧毅定睛看去,只见女子缓缓从地面上站起,双手轻轻抱起先前一直轻抚着的瑶琴,见她不过双十年华,清丽的面容更托显其出尘的气质。
“婢子杜玉莹见过陛下。”女子站起身后并没有随众女子退去,而是朝萧毅缓缓欠下身子道。
由于先前被杨常侍所带来的诏书弄得心烦意乱,起先萧毅对杜玉莹并没有过多的注意,如今细看下来却不想竟是一个如此国色天香的女子。
“想不到杜大家如此年纪在词曲上就有这般大的造诣,朕还在江陵的时候就早闻你的名字,今日一见确实没有失望。”萧毅淡淡道。
“玉莹才拙,让陛下见笑了。”杜玉莹欠身道。
“你为什么不随杨常侍离去?”萧毅微微邹起眉头道。
“是杨大人让婢子此番就留下来伺候陛下的。”杜玉莹当即回答道。
萧毅面色一沉,刚刚对杜玉莹升腾起的一丝好感瞬间变得荡然无存,在萧毅眼中,杜玉莹显然是杨常侍甚至萧继用来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
“哈哈!杜大家说笑了,这姑孰行宫虽小,却也有婢女数百,更何况朕还有自己皇后,杜大家还是回自己的宫廷乐班去吧。”萧毅大笑一声,一拂衣袖,径自朝殿外走去。
杜玉莹娇躯当即一颤,木然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当萧毅刚踏出殿门之时,却见一道略显苍老的身影正急匆匆朝自己这方小跑而来,萧毅内心当即一沉,因为来人是自己身边为寥寥无几,甚至萧毅唯一确信的忠臣,颜见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