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1 / 6)

DNF之拳力巅峰 笨太子 10729 字 2017-05-26

顺着他的话,平王想起昨日阿慈那番规劝。自打被陈志谦扔到树上后,暴晒的两个时辰中,他一直在想着青城周围有什么可用的势力。天无绝人之路,最后还真让他想出那么一位。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分掌一州之地盐、粮、捕盗、江防等诸多事务的同知吴有良。

同知只是五品官,在政事上受同知辖制,在地方上算是个二把手,百姓头顶上一片天。可这官职落到从皇城出来、见惯了一二品大员的平王眼中委实不算什么。

真正引起他注意的还是此人出身,吴有良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就连名字也是入伍后现改的。这样一个粗鄙军汉之所以能在人才济济的大夏做到正五品同知,离不开其上峰广平侯陆达的支持。十余年前广平侯镇守北疆,吴有良便是其贴身亲卫。每逢鞑靼人来犯,他必勇猛冲锋挡在其主身前,甚至有两次地方射来的箭矢都是他用肉身挡住。

正是这份忠心,让广平候视为心腹,几次升迁将其调往富庶的江南。

当然平王知道的没这么详细,他只知吴有良是西北军中出来的,西北军一直由广平王府把持。当年恵公主下嫁广平候,所出嫡长子便是陈志谦。只是他心中另有所爱,对嫡子百般看不上眼。青城之事若成,便是天大的功劳,广平候定不愿看到这一幕。

想明白这些后,平王直呼天助我也,当即便派人前往州城。

“送信之人可曾回来?”

幕僚拱手,道:“一炷香前刚回来,现正在外面候着。”

事不宜迟,平王即可喊人进来,那人带回了吴有良口信。

“吴同知说,此乃朝廷大事,万事恭听圣裁,地方官员不方便插手。他还说……”来人左右看看,声音低了八度,“吴同知看了看西边的天,又感慨了一句日月同辉。”

京城在北、陪都在西,还有那声意有所指的“日月同辉”……幕僚率先想明白。

“殿下,吴同知只说恭听圣裁,但却没说具体听哪位陛下的。”

“哦?你是说……”

“广平候镇守北方,每日所费钱财皆是天文数字,单靠户部所拨银两可远远不够。”

好像是这样……平王点头,想到另一点他皱紧眉头,“可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是要将大笔银两让出去?”

这蠢货,幕僚心中暗骂,又今上和广平候在旁虎视眈眈,他到底哪来的自信想独吞这笔银两。

“沈姑娘那边功败垂成,为今之计我们只能先用吴同知做牵扯,先渡过面前难关。吴同知毕竟是陛下委任的官员,做出此等事必然有所忌惮,倒是银两如何处理还不看殿下意思?”

平王眼前一亮,“你亲自走一趟,现在便告诉吴同知本王诚意。”

平王与其幕僚商议的同时,蒋府书房内,陈志谦也将此行目的告知蒋先。

“征募军饷?”蒋先只觉眼前一亮。

阿玲重生之事他始终记在心里,一想起前世爱女受过那么多苦,他这当爹的便心如刀绞。

这段时日他也想过一些法子打压箫家生意,并非贬低箫家,也非盲目降价等损人不利己的手段,而是提升蒋家绸缎庄自身。他从八岁起便被父亲扔到绸缎庄,从最基础的采桑养蚕,到抽丝缫丝,然后织布印染等,有关于绸缎的每一道工序他都懂。蒋家对于绸缎的标准本就已经很严格,但近日来他又将标准往上提一层。有虫眼的蚕叶不要,织布时要格外注意跳线,印染时水温再均匀些……

不仅在织造过程中要求更严,贩卖之中同样如此:卖出去的布要考虑缩水尺寸、见到有人进店要面带三分笑……种种繁琐的规矩直把伙计听成了蚊香眼,大呼这是要把顾客当亲爹孝敬。

为了实现这些,他新添了不少器具,又给伙计涨了月钱,短时间来看赔进去不少。可这样却拉来了箫家的顾客,且布匹质量好了肯定会吸引回头客,长期坚持下去却是良策。其实多年来他一直想改变,却始终下不了决心,如今真正做成了倒也了却一桩心事。

可绸缎庄的都是实打实摆在那的产业,且箫家家产丰厚,少些顾客,短时间内对他们来说不疼不痒。

他一直在找一种能让箫家伤筋动骨的办法,恨极了甚至会生出些阴暗心思。比如烧了箫家库房、买通下人在印染方子中掺些其它东西,对绸缎庄太过熟悉,他有无数种方法可以让箫家肉疼,可这些主意只是稍微想想,便立刻被他否决。

原因无它,他不是孤身一人,他有女儿。他不能做那些昧良心、让人戳脊梁骨的事,他要堂堂正正,做那个由内而外让阿玲骄傲的父亲。

更何况他不信自己想不出法子,光明正大地让箫家吃瘪。

这不还没等几天,机会便找上门来。

“不瞒王爷,青城绸缎商虽多,钱财丰厚者也是不知凡几。但商人本性逐利,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蒋某倒是有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