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三十年后重回故里(2 / 3)

上毉上兵 显神 4618 字 2017-05-26

教头高兴的拍手赞道,刘保长则是兜着耳朵直点头夸道,“唔!说的是,说的是!贤侄这番话,可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不过,他还是叹了口气,并感慨道:“唉!现在,西洋玩意大行其道,别说是武学,几乎是我所有的中华文明都正在遭受唾弃。最可恨的是,竟有国人叫嚣‘都西化了才好。’难不成,我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其核心竟是坏的?若真那样,何以柔化外族,一统华夏?”

周恩即一旁大声而严肃道:“核心是好的!而且是最好的!否则,我中华文明绝不会一脉相承,延续至今。”他进一步说,“纵观当今世界,渊源之流,终不绝者,惟有中国是也!清庭无能,本质败在政府,并非全是洋人的舰炮利器所致。义和拳也并不是不敌洋枪洋炮,主要还是被清政府扼杀了精气神。所以中国之崛强,绝不是去其核心,而是去其虫眼,剜其腐肉;或是干脆就来他个——将‘核’归入大地,再造他一片全新之林!”

“好一个‘将‘核’归入大地,再造他一片全新之林!’”李时深颇为动容地大声赞道,“好!说得好!周先生的这番话,说得可真长志气!”

李时渊、冯教头、刘保长、李辞归也皆连连表示:说得好,说的太好了!李辞归更是在想,“难怪我叔他们都如此敬重这位周先生!看来~,他还确实是非同一般哪!”

一直不言语的杜秋林则望着大家点了点头后,便与冯教头耳语说:“师兄,咱也该动身了。”冯教头见说,瞅了一下窗外即起身抱拳道,“诸位,我俩有事,得先行告辞。”又冲周恩说,“周主任,我俩这就赶去会会哪人。”

众人见说都站起身来,李时深却是说道:“吃了饭再走嘛?”周恩忙替他俩回话道,“不必了。他俩还要赶路。”又冲冯教头叮嘱说,“路上小心!限期二天,两天后,务必回到这;否则,就到下一个会合点碰面。”

他又压低了声音说:“教头,路上别再叫我‘主任’。”冯教头即恭敬地应了一声,“是,周先生。”说完便和杜秋林走了;众人重又回到了座上。

李辞归则忽然想起吴霸山托他带的话,便忙说道:“哎呀!我光顾着高兴了。把吴会长捎的话都给忘说了。”他先冲李时渊说,“叔,吴会长和他的两个弟兄,听说您回来了,都争着想过来拜见您。因想到您才到家,便决定明日再来。”

然而,李时渊听着却是一头的雾水,他疑惑地望着李辞归问道:“吴…会长!哪个吴会长呀?”李时深一旁笑道,“就是当年在蜈蚣山上的那位大寨主——吴霸山哪!另外的俩弟兄,一个是麻五六,一个是小六子。”李时渊这才反应过来。他点了点头说,“喔~,是他们哪。”又回过头来冲李时深问道,“哥,那小六子的病没大碍吧?”李时深指了指儿子说,“刚才,辞归就是给他送药去的。估计会好的。”

李时深凝望着弟弟,无限感慨地说:“时渊啊!当那小六子把你要回家的事说了,我是一夜都睡不着啊。几十年了,家人是多么的惦记你啊!”又长叹一口气说,“唉,爷爷去世前,拉着爹和我的手说,‘告诉时渊,爷爷对不住他!爷爷想他呀!’”

李时渊闻说自是伤心垂泪,李辞归也忍不住眼睛泛潮;李时深则是有些哽咽地继续说道:“爷爷去后,爹他~,他实在是太过想你,才才…才一病不起的啊!”听了这些,李时渊为自己当年错怪了爷爷而内疚,也为再见不着爷爷、奶奶和爹娘而悲伤。

他悲伤地跪倒哥哥跟前,哭泣道:“哥呀,我也想他们啊!”李辞归见状忙抹着泪、跟着跪了;周恩和刘保长望之,肃然不语。李时深抚摸着弟弟的背,安慰他说,“好啦,都过去了!快起来吧。”他又看着周恩和刘保长苦笑说,“唉!让二位见笑了。”他二人闻说,忙摆着手说:哪里哪里!

周恩深深地被他们的血肉之情所感染,并为之动情地说道:“时渊兄,流离失所,历经数十年。个中的悲欢离合之情,非亲历之人,是无法感受到的。今望公兄弟,得以团聚,实乃幸事、喜事啊!”刘保长兜着耳朵听着,频频地点头。

李时渊则再次起身冲周恩作揖道:“周先生,时渊能有今日,全赖先生的一力相助!”周恩忙摆手说道,“哎呀~,时渊兄!我说了多少遍了,别老谢我。您快坐了。”他把李时渊扶入座,回到座上说,“依我看哪,是大家帮了你啊。”

李辞归闻说,忙坐到李时渊身旁,饶有兴趣地问道:“都是咋帮的呀?叔,你给说说,我可想听了!还有,哪狼窝沟到现在还没人敢去呢,您当年是咋从那儿逃出来的呀?”

见儿子问起,李时深也颇感好奇,便侧着身子问道:“是啊!爹去世前老跟我说,见着痴水和尚,一定要替我谢他,还要把他的酒葫芦打满了。还说,这是爷爷去世前嘱托的。难道~,他也帮了你?”

李时渊笑道:“是啊!他帮了我;还有爷爷给我系的那条腰带;”他又指着周恩说,“再就是这位周先生和刁…”

李时渊正要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