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明大势兵退吴郡(2 / 2)

三国之兵锋 梅花起子 2670 字 2017-12-12

并非我军战船占优!以此论之,待其一统中原后,何止百万大军?!且江水连绵数千里,我军岂能处处设防?此番偷袭河东,张郃拢共只三万兵丁,且骑兵不过数千,却大败我八万大军!承渊试想,异日一旦唐军铁骑得渡,我军如何抵敌?将军又岂能不忧?!”

丁奉闻说默然,思忖片刻后,惊声道:“若依文向之论,我江东岂非束手待毙?”

徐盛默然,心下忖道:“若昔日吴王依从子敬公之议,仿效马孟起理政治军之法,我军横跨荆扬,何惧天下?”

陆逊亦暗叹一声,言道:“待本将回返吴郡后,即上书吴王,舍弃荆北诸郡,与唐军隔江对峙,料想五年内,马超万难渡江!趁此期间,本将先扫平山越,再南伐交州,并力劝吴王行马超之政。如此,或可与其划江而治。。。”

二人虽为武将,但并非无谋之辈,闻此言,安能不知其中阻难?便闻徐盛嗟叹道:“此议虽妙,然不知庙堂诸公是否愿从。。。”

陆逊不语,心道:“吴王麾下诸公虽多为士族门阀子弟,但若施以雷霆,新政并不难行之,然奈吴王本家何?”思及此,顿时双眉紧锁。

徐盛、丁奉亦各有所思,皆垂首不语。。。

一路行来,河水沿岸之唐、魏两军尽皆知悉,各路探马纷纷回报。

曹操闻知,惊怒交加,继而颓然跌坐,乃聚集文武,商议应对之策。

曹洪闻知陆逊弃守官渡,逃奔吴郡,顿时大怒!切齿道:“陆伯言背信弃义,枉为人子!大王可急遣人往青州,传令满宠领军阻击之!”

荀攸闻说,出列喟然道:“陆逊并非大王麾下,其偷袭河东未果,惧而远遁,乃应有之意也,不必苛责。加之其并未裹挟官渡军兵,只引本部吴军退走,何由击之?且彼等顺流而下,一日夜行何止千里,又追之何及?故当务之急,乃如何应对马超攻势,安有余暇顾及陆逊?”

曹洪闻言默然,垂首不语。

闻此言,众文武亦闭目沉思,堂下一时落针可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