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法孝直巧入汉中(2 / 3)

三国之兵锋 梅花起子 5340 字 2017-07-30

诸事皆已妥当,莫非又来请战?”思及此,遂令唤入。

叙礼毕,李堪果然出言,请为先锋,并问及许良。

赵云笑道:“好教李将军知晓,此次进兵汉中,本将欲亲统大军依次而进,不分主次。”

李堪闻言大急,连声道:“将军不可,此去汉中山路险阻,若无先锋探路,极易中伏!”

赵云见说,挥手道:“李将军不必多虑,唐公早有妙计,届时攻入南郑,将军自然知晓!”

李堪闻之,不由唉声叹气,苦笑道:“既然唐公已有妙策,想必汉中唾手可得,似此末将何日可立大功?”

赵云啼笑皆非,遂将对许良言语再讲一遍。

李堪闻说,一如许良,大喜告退。。。

法正等自离散关大营,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历经十余日,方才抵达阳平关。

亲军进言道:“军师,此关有军丁守把,盘查严密,不易过也!恐需翻山越岭而行!”

法正不答,注视关卡,半晌后,微笑道:“某有一计,或可轻易过关!”

亲军大喜,忙问何计?

法正指二人背囊道:“杨松贪敛财货,尤喜珠宝玉器,故唐公早已备下。阳平关守将乃杨松内侄,我等何不冒杨松家臣之名,面见其人,只需稍贿之,定可轻易过关!”

二人闻计大喜!即随法正直奔关城!

兵丁拦住,喝问道:“你等何人?可有路引?!”

法正佯作大怒,戟指道:“我等乃杨别驾之家臣也!你等安敢无礼?!还不通报你家将军?!”

一什长闻言,忙上前,拱手道:“几位稍待,小人这便往报宋将军!”言毕,便欲转身进关。

法正唤住,示意亲军奉上银钱,点头道:“你等尽忠职守,少时面见宋将军,定为你等美言!”

那什长大喜,令左右请入耳室暂歇,却飞奔关内去了。

阳平关守将乃杨松内侄宋光也,闻报不敢怠慢,急领亲军出关。

法正略施一礼,言道:“可是宋将军当面?”

宋光忙还一礼,心下却犹疑道:“此人面生,许是川中细作,若擒之,岂非大功一件?然此人神色镇定,不似作伪。。。”一时拿捏不定,遂佯作大笑道:“自南郑一别,已有经年,先生别来无恙?”

法正闻说,暗自哂笑,却面露愕然之色,皱眉道:“某新投别驾,并未见过将军,何来南郑一别?”

宋光闻之,略显尴尬,忖道:“莫非此人真乃姑父之幕僚?”思及此,即抬手抚额道:“许是本将记错,先生勿怪!不知先生何时出关?为何本将并不知晓?”

法正见此,心下稍定,环视左右一眼后,沉声道:“还请将军屏退左右,某自当奉告。”

宋光略作沉吟,便引法正入关,请入内室后,言道:“此地只先生与本将二人,但讲无妨。”

法正左右打量一眼,低声道:“陇西每年皆与汉中以马易粮,然师君与唐公皆定有数目,故而别驾遣某取道箕谷,密入陇西,与太守尹奉议定十倍数目换之,所得两家五五平分。赖别驾护佑,某幸不辱命,现赍珠宝返回南郑。为策万全,故取道将军镇守之关隘,还请将军遣人护送!”

宋光闻言,瞠目结舌,竟一时呆立。

法正见宋光不语,明知其已被巨利震慑,却佯作焦急道:“将军乃别驾内侄,莫非不欲相助乎?!”

宋光回过神来,忙摇头道:“本将并非此意,这便调集亲信候命!”

法正暗喜,忙拱手道:“多谢将军!”

宋光亦喜笑还礼,实则心下抑怏不已。

法正望见,略作思忖,遂复转忧色,言道:“此次资财甚巨,不知将军能否亲自护送?”

宋光微露迟疑之色,摇头道:“本将奉令镇守阳平关,恐有些许不便,还请先生见谅。”

法正闻之,心下冷笑,上前附耳言道:“阳平关险峻异常,纵使川军十万,亦不足为虑!若将军亲往护送,某愿奉上金珠十盒!”

宋光大喜!忽又皱眉道:“先生所携资财皆为别驾之物,若闻知本将截留,恐动雷霆之怒!”

法正微笑道:“将军差矣!别驾所获之利皆有明确账目,某岂敢妄动分毫?献于将军之金珠,乃陇西主簿所赠,且只此十盒,某愿尽数奉送将军。”

宋光闻言,面露恍然之色,轻笑道:“若尽数赠予本将,先生岂非空忙一场?”

法正假作尴尬状,拱手道:“将军智勇双全,一语道破!实不相瞒,陇西主簿相赠金珠二十盒,某愿与将军平分。”

宋光放声大笑,言道:“先生何苦欺瞒本将?即便其赠予先生百盒,本将只取十盒足矣!”

法正见说,连连摆手,急声道:“将军智在某家之上,岂敢相欺?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