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难定也!”
孙策闻言,讶然道:“此二人现居何地?其才比之子敬若何?”
鲁肃道:“二人皆在襄阳,孔明躬耕于隆中,庞统居于其从父庞德公府上,二人之才十倍于肃!”
孙策不信,笑道:“子敬无需言之太过,策即从公言,自当亲往拜谒。”
鲁肃正色道:“肃所言皆乃实情,主公何相疑也?”
孙策大笑,令亲军备下厚礼,明日便前往襄阳,并邀鲁肃同行。
次日,孙策领百余亲兵,便欲出城。
鲁肃道:“此去襄阳数百里,主公需遣将领军随行。”
孙策不从,鲁肃再三求恳,方令甘宁领军三千,权作护卫。
数日后,大队人马抵达襄阳,张昭等出城迎入,拜问毕,进言道:“敢问主公所为何来?”
孙策道:“策闻襄阳隐有贤士,故前往征之。”
张昭道:“主公贵为征南将军,朝廷赐爵吴侯,何人敢如此托大?昭愿代主公一行!”
鲁肃忙道:“子布公可听闻卧龙、凤雏之名乎?”
张昭笑道:“此皆乡间野叟夸大其辞,子敬岂能采信?”
孙策闻言,微笑道:“子布言之有理,奈何子敬一力相邀,策不得不从耳。”
鲁肃大急,连声道:“孔明且不待言,那庞统曾为公瑾帐下功曹,主公何不唤公瑾问之?”
孙策大笑道:“子敬勿急,策明日便往见之,可乎?”
张昭亦笑道:“主公实不必亲往,既然子敬对此二人推崇备至,何不就令其代为前往?若不得,主公再去不迟,如此方显主公之诚心也。”
鲁肃正欲出言争执,便闻孙策开言道:“策与子布皆戏言耳,子敬万勿当真。明日策定亲赴隆中相请!”
襄阳城外十里,隆中,阡陌之间,草棚之内,数人正围炉高坐,畅谈饮酒。
忽见远处尘头大起,数百骑如风奔至,当先一将金甲锦袍,姿容甚伟,正是孙策一行。遥见棚内数人,便使甘宁问话。
甘宁打马上前,略微拱手,问道:“诸位可知诸葛亮居于何地?”
棚内数人互视一言,一老者起身行礼道:“前方里许便是。”
甘宁也不答话,转身回报。
孙策便令起行,路经草棚时,拱手一礼,道:“多谢诸位见告!”言毕,打马径行。少时,果见一处房舍,甘宁便上前叩门。
少顷,一人打开大门,倚门问道:“诸位何人?来此何事?”
鲁肃立于孙策侧后,拱手施礼,谓之道:“此乃征南孙将军当面,前来求见诸葛先生。”
那人忙还礼,道:“不知孙将军大驾光临,请入寒舍暂歇。”
孙策不耐,扬声问道:“你乃何人?此处可是诸葛先生居所?”
那人道:“某诸葛均也,不知将军所言诸葛先生是否家兄?”
孙策道:“此人名诸葛亮,字孔明。可安在否?”
诸葛均忙躬身答道:“家兄前日外出会友,至今未归,请将军恕罪!”
孙策闻言不喜,转身上马,道:“待诸葛先生回时,烦请见告,就说本将军于襄阳城恭候大驾!”
诸葛均急道:“将军容禀,家兄外出会友,不知何日方归,岂敢令将军久候?”
孙策大怒!鞭指诸葛均道:“限期十日,若不至,便为蔑视本将军!”
鲁肃闻之,急谓诸葛均道:“我主性急,并无他意,烦请见告诸葛先生,我等十日后再来拜问。”
孙策怒哼一声,打马而去,甘宁等忙纵马跟上。
鲁肃无奈,只得拱手告辞。
草棚之内,饮酒之数人目送孙策等走远,其中一老者喟然叹道:“孙伯符乃江东猛虎也,其人性急少谋,骁勇暴烈,今欲见孔明不得,必心生恨意,日后恐出祸事!”
一人闻说,急声道:“若真如此,孔明危矣!公等少坐,老夫告辞。”
老者止之道:“承彦稍安勿躁,以老夫之见,若真有祸事,我等皆有难矣!不如同往孔明处,详议之。”
众人闻言,皆道有理,遂起身结伴而行。
原来此间数人皆诸葛亮好友,老者乃襄阳隐士司马徽,另一人乃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也,其余数人皆为其好友。
十日后,鲁肃再请孙策望见诸葛亮,孙策怒道:“此人狂悖!策誓不用之!”
鲁肃劝谏道:“为人主者当礼贤下士,自古才高者大多自矜,孔明得享大名,岂无真才实学?望主公再往求之。”
孙策大怒!喝道:“策亲候十日,执礼已极矣!我料其人并无才学,故不敢相见耳!若再往仍不得见,策何面目回返江陵?”
鲁肃呐呐道:“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