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官宦之争(1 / 3)

既寿永昌之三国 掌令 4016 字 2017-05-25

张让灵机一闪,盯着尹易道;“先下手为强!”转而又愁道:“可是.何进。”杀何进容易,但何进身后庞大的家族力量呢?如何扳倒?

尹易知道张让的担忧,道:“何进能位及人臣,所依者大王子辩。如今皇上与董太后偏爱小王子协,若能立王子协为太子,必先诛势力庞大的何进一族。其中厉害关系,大哥应该比我清楚。”

何进本是一屠夫,只因同父异母妹何皇后生有一子:王子辩,才能加官进爵,何家也显赫天下。张让拍手道:“对呀,只要想办法劝说皇上立王子协,必定要先杀何进。”张让又问了些外甥尹仁的琐碎事后,尹易便回府了。

翌日,张让等十常侍进宫面圣,灵帝已不能下床,见张让等人,流泪道:“爱卿,朕命不久矣。”

张让等人下跪齐声道:“皇上九五之尊,神天护佑,定能安然无恙。”

灵帝道:“哎,朕心中明白,只是俩位王子年幼,要好生照顾。”

张让知道要说重点了,道:“王子协聪慧贤良,就跟皇上幼年一样,我等定会好好服侍。”

灵帝止住咳嗽,黯然道:“协固然聪慧,讨人欢喜,奈何非嫡长,若立协,恐大将军发难。”

中常侍蹇硕奏道:“只要皇上传召何进进宫,我等乘机杀之,以绝后患。”蹇硕壮健而有武略,任为上军校尉,握有兵权,监督司隶校尉以下,但苦于被大将军何进压制,无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对何进非常赍恨。

灵帝咳嗽着摇手,道:“大将军虽无大才,但对大汉忠心耿耿,杀之不忍。”

皇帝一死,若立刘协为帝,则会失去士族大夫的支持,必定造成宫中大乱,乃至天下大乱。张让等人相互一望,看来这灵帝还是有点脑子的,只得另想办法。

此时在何进府中也是大臣云集,正在商讨对付宦官之事。何进道:“百姓疾苦,天下动荡,皆是阉贼蛊惑天子所至,如今天子病危,阉贼更有废嫡立幼之举,有违祖制。恨不得尽诛阉贼,奈何蹇硕尹易手握兵权,不可小觑。”

中常侍蹇硕为上军校尉,成为西园军的统帅。尹易京师执金伍,掌管京师安全。

典军校尉曹操道:“宦官起于冲质之时,在朝中势力极广,哪能这么容易诛灭。”

司隶校尉袁绍站起道:“阉人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不思报效朝廷,然都纵容父兄子弟危害百姓,天下人怨声载道,要尽诛阉人,也并非难事。”

何进对宦官有所顾忌,毕竟蹇硕尹易所领的兵马不在少数,但若宦官立了刘协为帝,那宫中何氏和王子辩就有危险,涉及到自身的荣辱。何进忙问袁绍:“有何方法,请讲。”

袁绍环顾四周道:“召四方英雄勒兵来京,阉党虽有兵马,不足为虑,定能尽诛阉党。”

众人立即赞成,何进身为大将军立即修书,召集各路英雄:并州牧董卓;武猛都尉丁原;东郡太守桥瑁;大将军掾王匡;西园军假司马张杨原并州从事张辽;骑都尉鲍信;都尉毌丘毅。

张让等人劝说灵帝不成,只能另外想办法。中常侍蹇硕平日仗着手握兵权,经常对何进等人出言不逊。

张让等人为表示与何进的友好,且说明无争抗之心,决定牺牲中常侍蹇硕。杀了蹇硕之后,何进和宦官表面上暂处平静,但四方人马已上路来洛阳。

中平六年三月,汉灵帝驾蹦,终年34岁。三天后,王子辩登上皇位,是为少帝。何皇后成为何太后,董太后成了太皇太后。朝堂上有了新君,大汉朝的政治好似又恢复了往日的气象。

此时蹇硕已死,宫中已经没有力量跟跟何进抗衡,要诛杀宦官是轻而易举之事,但是何进觉得没必要诛杀他们了,毕竟张让等人曾经为灵帝废后的事出过不少力,现都已俯首,也不会危险到刘辩的皇帝位置,召集的四方英雄似乎也没有必要。何进急忙命令已经快到京城的董卓回守西陲。

但是宦官对外戚的妥协并不意味着国家政治会跳出桓灵时期弊政的阴影,能够重现“光武中兴”。是重走桓灵时期宦官当权的旧路?还是重整朝纲,让更多有才能的士大夫来治理国家?不走桓灵旧途就必须斩断宦官伸向朝堂之手,重新将政治运作的职能交还士人,从而将国家引入治平之世。毕竟,东汉王朝内部耗损实在太严重了,已经经受不起打击。若继续宠信宦官,那将是一条死路。况且,袁绍等有为之人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除掉一个蹇硕。在解除了尹易的官位后,袁绍等人请愿,功入宫中,杀尽阉贼。

何进只有一个屠夫,对他来说只要有荣华富贵就够了。除不除宦官无所谓,只要他的外甥当皇帝,他就能显赫天下。但是也不想得罪袁绍这批人,只得装装样子去问当朝何太后。

何进进宫,行至嘉德殿前,突觉花丛中人影憧憧,人类本能的反映告诉他“这里有危险”正想退出去,却已经晚了,张让等人手持宝剑从花丛中窜了出来,站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