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事件给龙城赚足了声望,但随着时间推移,热度不再,人们也不像之前那样热议。
龙城还是该干嘛干嘛,安心地做着他的学生。没来学宫前想在这里面学习一些有用知识,还别说,学宫里的老师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大家大贤,学问那是没说的,终于来到了学宫的龙城如同一块干渴的海绵,迫切地汲取知识。
学宫里的学习生活很丰富,别觉得古人只要能够吟诗作赋就是一个好书生了,要学的可多了。
别的不说,君子六艺是必须要涉猎的。学宫是整个夏国的最高学府,规格不是一般的高,教授的也不是一般的知识。
别的地方的书院私塾什么的,几乎没有能够负担得起学生在完整君子六艺上的涉猎,顶多涉及几项,学全了很难,这不是钱不钱的事,而是你师资力量不行。
招不到足够的老师,你怎么开课啊?如果找来的是那种一瓶不满半瓶晃的货色,还不如不开,学生学成出去后也是丢人。
在这一点上古人毫不马虎,认认真真做学问,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自己没学好还敢教别人,脊梁骨都能被别人戳断喽。
龙城很幸福,能够在学宫里学到完整的君子六艺,哪怕只是涉猎,也足够他受用一生。
君子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就是礼节嘛,有五礼,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都是字面上的意思,不难理解。古人看重礼节,所以把礼排在六艺的第一位。一个人可以没文采,但不可以没礼节。龙城对礼这一块很上心,上次在朝堂之上太失礼了,别人看在他年幼的份上还不多说什么,等以后再如此失礼就是丢的龙家的脸面,由不得自己不慎重对待,不然学不会礼出门都是问题。
乐,指音乐、诗歌、舞蹈等,涵盖比较广,所以有些复杂。分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舞”属于乐的教育,学生十三岁舞勺,十五岁舞象,二十岁舞大夏,勺、象、大夏都是舞的名称。勺是文舞,是徒手或持羽等轻物的舞蹈。象、大厦、大武等都是个武舞,指手持盾、剑等武器,作击刺等动作、象征作战情节的舞蹈。
对于古人的这些歌唱舞蹈什么的,龙城对此敬谢不敏。歌唱要改变嗓音听着像鬼叫,舞蹈吧舞得群魔乱舞,像个疯子一样,以后用到的场合机会也不多,又不像古人那样大喜大悲之下发狂得长歌急舞,龙城脑子抽了才会下功夫去学。
都说了是涉猎,大概了解意思一下,自己就瞎唱唱乱跳跳就得了。
射,指射箭技术,也就是换着花样射箭,而不是无聊地投壶什么的。古人尚武,文人也不例外,经常可以遇到一些文质彬彬的书生腰间挂着一把剑在路上乱晃。
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还是古人会玩,连个射箭都能搞出这么多的花样,让龙城看了很眼热。将门出身,射不好可说不过过去啊。练好了妥妥地摆脱废柴形象啊,龙城下定决心要好好练箭,不是,练射,也不是!怎么感觉有点别扭呢…
新手小白,还是从基本功练起。打好了基础,才能有机会做到前面说的几种花样。
下面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这里面也有讲究,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说的就是这五种花样,在控制上有着极高的要求,非泛泛之辈可以学好的。
这泛泛之辈中就有龙城。自己都不坐马车而坐轿子,学来干嘛?废时间不说,技能还如此鸡肋,也不能装逼,不学不学。只需要做到不把马车驾到沟里的程度,龙城就已经满足了。
听听,这要放在后世,驾校绝逼是花钱买的,买车了也是个马路杀手,不过搁这里是绝对没问题的。
第五艺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注: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
这是一个书生的基本功,也是一个书生的脸面,基本所有的书生都有一手好字,不一定是大家书法,但也拿的出手。如果你的字不好,把文章递给人家看,人家第一眼就被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写的像狗爬的。字都写不好,人恐怕也没啥本事,岂不是让机会白白失去?只能怨自己的字太烂。
再